出自宋代邵雍《新正吟》:
蘧瑗知非日,宣尼讀易年。
人情止于是,天意豈徒然。
立事情尤倦,思山興益堅(jiān)。
誰能同此志,相伴老伊川。
注釋參考
蘧瑗知非
(1). 春秋 時(shí) 衛(wèi)國 大夫 蘧瑗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。后因以“蘧瑗知非”為不斷遷善改過之典。 宋 蘇軾 《次韻曹九章見贈(zèng)》:“ 蘧瑗 知非我所師,流年已似手中蓍?!?/p>
(2).代指五十歲。 宋 李清照 《<金石錄>后序》:“余自少 陸機(jī) 作賦之二年,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,三十四年之間,憂患得失,何其多也?”參見“ 蘧伯玉 ”。
宣尼
漢平帝 元始 元年追謚 孔子 為 褒成宣尼公 ,后因稱 孔子 為 宣尼 。見《漢書·平帝紀(jì)》。 晉 左思 《詠史》詩之四:“言論準(zhǔn) 宣尼 ,辭賦擬 相如 。”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師友》:“ 互鄉(xiāng) 童子,當(dāng)愿接於 宣尼 ; 蘇門 先生,竟未言於 阮籍 ?!?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文章五》:“續(xù) 杏壇 之音,鼓 宣尼 之操,吾徒之修養(yǎng)也?!?清 惲敬 《前光祿寺卿伊公祠堂碑銘》:“入圣之要,下學(xué)上達(dá), 宣尼 所傳,存之存之?!?/p>
邵雍名句,新正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