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莫明于有效,論莫定于有證
出自兩漢 王充《論衡·卷二十三·薄葬篇》:
摘自《論衡·卷二十三·薄葬篇》
解釋:對事物最好的證明是看看他是否有效,對理論最好的檢驗是看他有沒有證據(jù)。
原文摘要:
遂信是,謂死如生。閔死獨葬,魂狐無副,丘墓閉藏,谷物乏匱,故作偶人以侍尸柩,多藏食物以歆精魂。積浸流至,或破家盡業(yè),以充死棺;殺{1*1}人以殉葬,以快生意。非知其內無益,而奢侈之心外相慕也。以為死人有知,與生人無以異??鬃臃侵酂o以定實。然而陸賈之論兩無所處。劉子政奏,亦不能明儒家無知之驗,墨家有知之故。事莫明於有效,論莫定於有證??昭蕴撜Z,雖得道心,人猶不信。是以世俗輕愚信禍福者,畏死不懼義,重死不顧生,竭財以事神,空家以送終。辯士文人有效驗,若墨家之以杜伯為據(jù),則死無知之實可明,薄葬省財之教可立也。今墨家非儒,儒家非墨,各有所持,故乖不合,業(yè)難齊同,故二家爭論。世無祭祀復生之人,故死生之義未有所定。實者死人暗昧,與人殊途
注釋參考
有效
有效 (yǒuxiào) 有成效,有效果 be good for;efficacious;effective 未必有效 有效力 valid 有效期王充名句,論衡·卷二十三·薄葬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