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教于是乎可一矣。
出自隋代 王通《中說·卷五·問易篇》:
摘自《中說·卷五·問易篇》
解釋:三教到這個時候可以合一了。
原文摘要:
惠、懷傷之,舍三國將安取志乎?三國何其孜孜多虞乎?吾視桓、靈傷之,舍兩漢將安取制乎?”子謂“太和之政近雅矣,一明中國之有法。惜也,不得行穆公之道?!背淘唬骸叭毯稳??”子曰:“政惡多門久矣?!痹唬骸皬U之何如?”子曰:“非爾所及也。真君、建德之事,適足推波助瀾,縱風(fēng)止燎爾?!弊幼x《洪范讜議》。曰:“三教于是乎可一矣。”程元、魏徵進(jìn)曰:“何謂也?”子曰:“使民不倦?!辟Z瓊習(xí)《書》,至郅惲之事,問于子曰:“敢問事、命、志、制之別。”子曰:“制、命,吾著其道焉,志、事吾著其節(jié)焉?!辟Z瓊以告叔恬。叔恬曰:“《書》其無遺乎?《書》曰:惟精惟一,允執(zhí)厥中。其道之謂乎?《詩》曰:采葑采菲,無以下{1|1}體。其節(jié)之謂乎?”子聞之曰:
注釋參考
三教
(1). 漢 儒謂 夏 尚忠, 殷 尚敬, 周 尚文,稱為“三教”。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三教》:“王者設(shè)三教者何…… 夏 人之王教以忠,其失野,救野之失莫如敬; 殷 人之王教以敬,其失鬼,救鬼之失莫如文; 周 人之王教以文,其失薄,救薄之失莫如忠?!?/p>
(2).指儒家的施教內(nèi)容,包括六德、六行、六藝、合稱“三德”。 漢 徐干 《中論·治學(xué)》:“先王立教官,掌教國子。教以六德,曰智、仁、圣、義、中、和。教以六行,曰孝、友、睦、姻、任、恤。教以六藝,曰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(shù)。三教備,而人道畢矣?!?/p>
(3).佛教傳入我國后,稱儒、道、釋為“三教”。《北史·周本紀(jì)下》:“十二月癸巳,集羣官及沙門道士等,帝升高座,辨釋三教先后。以儒教為先,道教次之,佛教為后?!?唐 牛肅 《牛應(yīng)貞》:“學(xué)窮三教,博涉多能?!?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三教》:“上問曰:‘三教何者為貴?’對曰:‘釋如黃金,道如白璧,儒如五穀?!显唬骸羧唬瑒t儒賤邪?’對曰:‘黃金白璧,無亦何妨;五穀於世,豈可一日闕哉!’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補白二》:“佛教初來時便大受排斥,一到理學(xué)先生談禪,和尚做詩的時候,‘三教同源’的機運就成熟了。”
于是乎
連詞。于是。表承接。 魯迅 《集外集拾遺補編·無題》:“有一個大襟上掛一支自來水筆的記者,來約我做文章,為敷衍他起見,我于是乎要做文章了?!眳⒁姟?于是 ”。
猶于是。《國語·周語上》:“民之有口,猶土之有山川也,財用於是乎出;猶其有原隰衍沃也,衣食於是乎生?!?唐 韓愈 《贈崔復(fù)州序》:“慶 復(fù) 人之將蒙其休澤也,於是乎言?!?明 劉基 《郁離子·枸櫞》:“夫木產(chǎn)于土,有土斯有木,於是乎果實生焉。”《漢書·五行志中之上》:“夫合諸侯,民之大事也,於是虖觀存亡?!?/p>
王通名句,中說·卷五·問易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