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陸游《六言雜興》
熟讀大小止觀,精思內(nèi)外黃庭。
直使超然有得,豈若淵源六經(jīng)。
注釋參考
大小
大小 (dàxiǎo) 大小的程度,大與小,大或小 big or small 國家不論大小,應(yīng)該一律平等 尊卑或長幼 degree of seniority 說話沒個大小 大人和小孩 adults and children 全家大小五口 物體的大小 size 計量箱子的大小止觀
(1).停下來觀看?!俄n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 宋王 與 齊 仇也,筑 武宮 。謳 癸 倡,行者止觀,筑者不倦。”
(2).佛教修行法門之一。“止”為梵文(奢摩他)的意譯,意為掃除妄念,專心一境;“觀”為梵文(毗缽舍那)的意譯,意為在“止”的基礎(chǔ)上發(fā)生智慧,辨清事理。佛教主張通過“止觀”即可“悟”到“性空”而成佛。 中國 佛教天臺宗創(chuàng)始人 智顗 著有《摩訶止觀》、《童蒙止觀》等書?!斗ㄔ分榱帧肪硪弧鹨灰?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》:“ 齊 鄴 西 龍山 云門寺 釋 僧稠 姓 孫 ,元出 昌黎 ……初從 道房禪師 受習(xí)止觀。” 唐 杜甫 《別李秘書始興寺所居》詩:“重聞西方《止觀經(jīng)》,老身古寺風(fēng)泠泠?!?清 劉獻(xiàn)廷 《廣陽雜記》卷二:“夫 思大 乃 天臺 智者,本師親受三種《止觀》?!?/p>
精思
(1).精力和思慮?!妒酚洝斨龠B鄒陽列傳》:“雖竭精思,欲開忠信,輔人主之治,則人主必有按劍相眄之跡,是使布衣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。” 宋 曾鞏 《擬辭免修五朝國史狀》:“此臣所以窮日夜,憊精思,不敢忘須臾,志在於斯文。” 明 方孝孺 《憫知賦哀葉廷振》:“疲精思於編簡兮,馳志慮於遺文。”
(2).精心思考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超奇》:“能精思著文連結(jié)篇章者為鴻儒?!薄逗鬂h書·張衡傳》:“ 衡 乃擬 班固 《兩都》作《二京賦》,因以諷諫。精思傅會,十年乃成?!薄缎绿茣び菔滥蟼鳌罚骸癌z 虞世南 ﹞與兄 世基 同受學(xué)於 吳 顧野王 餘十年,精思不懈,至累旬不盥櫛?!?裘廷梁 《論白話為維新之本》:“今用白話,不恃熟讀,而恃精思?!?/p>
內(nèi)外
內(nèi)外 (nèi-wài) 內(nèi)部和外部;里面和外面 inside and outside 內(nèi)外有別 本國和外國 domestic and foreign 內(nèi)外反動派 兩邊 both sides 長城內(nèi)外 在…里面和在…外面;在…內(nèi)部和在…外部 both within and without 內(nèi)外夾攻 國內(nèi)外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內(nèi)外交困 宮里宮外 within and without of the palace 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內(nèi)外異法也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內(nèi)外 (nèiwài) 在數(shù)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;大約;近似 around;about 五十年內(nèi)外黃庭
(1).指《黃庭經(jīng)》。道教的經(jīng)典著作。 唐 李白 《送賀賓客歸越》詩:“ 山陰 道士如相見,應(yīng)寫《黃庭》換白鵝?!?宋 蘇軾 《留題仙都觀》詩:“飛符御氣朝百靈,悟道不復(fù)誦《黃庭》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白于玉》:“曩所授《黃庭》之要道,仙人之梯航。”
(2).指 晉 王羲之 書寫的《黃庭經(jīng)》法帖。 宋 秦觀 《春日》詩之四:“春禽葉底引圓吭,臨罷《黃庭》日正長?!?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人部三》:“《曹娥》、《樂毅》,尚有蹊徑可尋,至《蘭亭》、《黃庭》,幾莫知其端倪矣?!?/p>
(3).指中央?!饵S庭內(nèi)景經(jīng)》 務(wù)成子 題解:“黃者,中央之色也;庭者,四方之中也。外指事即天中、人中、地中,內(nèi)指事即腦中、心中、脾中,故曰黃庭?!?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覓魂》:“方向呵,鎮(zhèn)黃庭,通紫極,子午坤乾?!币嗵刂钙?。一說為體中的虛擬之所。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象數(shù)一》:“古人以黃庭為脾。不然也,黃庭有名而無所,沖氣之所在也?!?/p>
陸游名句,六言雜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