蜂蠆亂繩床,蚊虻隱雷鼓
出自宋代傅察《大暑同蔣明亞叟熙載夜登清微亭》:
土潤伏新金,陽歊困亭午。
曦御駐片驂,朱光徹厚土。
鳥雀噪階除,蛙蚓鳴草莽。
簿領(lǐng)抗塵容,茅檐庇環(huán)堵。
蜂蠆亂繩床,蚊虻隱雷鼓。
棕拂徒爾為,青蠅敢予侮。
避喧空百慮,對食但三吐。
舉箑未搖風(fēng),揮汗已成雨。
那能速冠巾,誰復(fù)對賓主。
豈唯眩生花,坐覺氣如縷。
南方有高樓,兀然蔽華宇。
摳衣倦躋攀。
策杖愁傴僂。
俄頃叩云端,飄蕭開洞府。
新涼颯爾來,舊暑脫然愈。
清池涌波瀾,疏昨穿牖戶。
夜氣襲冰霜,月明粲珪珇。
烏鵲倦飛還,游魚清可數(shù)。
珍果走金盤,清談?chuàng)]玉塵。
群籟正囂囂,幽夢方栩栩。
何當(dāng)食瓊漿,一夕生毛羽。
注釋參考
蜂蠆
亦作“蠭蠆”。1.蜂和蠆。都是有毒刺的螫蟲?!秶Z·晉語九》:“蜹蟻蜂蠆,皆能害人,況君相乎!” 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補(bǔ)遺四》:“侍御史謂之掐毒,言如蜂蠆去其芒刺也?!?清 唐甄 《潛書·全學(xué)》:“士或遇蠭蠆而色變,觸棘刺而失聲?!?郭沫若 《創(chuàng)造十年續(xù)篇》三:“小小的譏刺可以慘于蜂蠆,小小的慰借可以暖于春陽。”
(2).比喻惡人或敵人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檄移》:“摧壓鯨鯢,抵落蜂蠆。” 唐 杜甫 《遣憤》詩:“蜂蠆終懷毒,雷霆可振威?!?唐 元稹 《授李愿檢校司空宣武軍節(jié)度使制》:“一戰(zhàn)而蜂蠆盡殲,不時而梟獍就戮?!?/p>
(3).比喻狠毒兇殘?!段酿^詞林》卷六六二引《太宗文皇帝伐遼手詔》:“弒逆其主,酷害其臣,竊據(jù)邊隅,肆其蜂蠆。” 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豪爽》:“我國家朝堂,汝安得恣蜂蠆而狼顧耶!” 明 張景 《飛丸記·故舊存身》:“梟獍狼豺,誤觸髭髯戟兩腮,蜜口生茶蕒,笑臉藏蜂蠆?!?清 鄭燮 《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》:“ 始皇 虎狼其心,蠭蠆其性,燒經(jīng)滅圣,欲剜天眼而濁人心,故身死宗亡國滅,而遺經(jīng)復(fù)出?!?/p>
(4).指蜂尾的刺。亦比喻毒害或困難等不大?!逗缅蟼鳌返谝换兀骸?鐵公子 道:‘蜂蠆小難,若不能為兄排解,則是古有豪杰,今無英雄矣,豈不令 郭解 冷齒?’” 孫中山 《黨員要注重宣傳的奮斗》:“好像守門的蜂,尾上藏有蜂蠆,知道它的職務(wù),是保護(hù)全羣安全的?!?/p>
繩床
見“ 繩牀 ”。 一種可以折迭的輕便坐具。以板為之,并用繩穿織而成。又稱“胡床”、“交床”?!稌x書·藝術(shù)傳·佛圖澄》:“迺與弟子 法首 等數(shù)人至故泉上,坐繩牀,燒安息香,呪愿數(shù)百言?!?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印度總述》:“至於坐止,咸用繩牀?!?宋 王觀國 《學(xué)林·繩床》:“繩牀者,以繩貫穿為坐物,即俗謂之交椅之屬是也?!?清 杜濬 《為斯上人題》詩:“誰識山僧意,繩牀繪牡丹?!?清 黃宗羲 《陳乾初墓志銘》:“晚得拘攣之疾,不下繩床者十五年。”
蚊虻
亦作“蟁虻”。一種危害牲畜的蟲類。以口尖利器刺入牛馬等皮膚,使之流血,并產(chǎn)卵其中。亦指蚊子?!逗鬂h書·孔融傳》:“性既遟緩,與人無傷,雖出胯下之負(fù), 榆次 之辱,不知貶毀之於己,猶蚊虻之一過也。” 李賢 注:“言蚊虻之暫過,未以為害?!?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譏謔》:“ 信安 、 滄 、 景 之間多蚊虻。夏月,牛馬皆以泥涂之,不爾多為蚊虻所斃?!?王闿運(yùn) 《<墨子校注>序》:“遭時彊橫,諸兇竊位,怙其勢力富厚,儌一朝之幸,逞志縱欲,曾無采聽,視匹夫所陳,先王之言,若蟁虻雚雀之過乎前?!薄度嗣裎膶W(xué)》1978年第10期:“我要讓蚊虻喝光你的血,咬爛你的肉,小崽子!”
雷鼓
亦作“ 雷皷 ”。亦作“靁鼓”。1.八面鼓。古代祭祀天神時所用。《周禮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雷鼓鼓神祀?!?鄭玄 注:“雷鼓,八面鼓也。神祀,祀天神也?!薄吨芏Y·春官·大司樂》:“靁鼓靁鼗,孤竹之管, 云和 之琴瑟,《云門》之舞,冬日至,於地上之圜丘奏之?!薄段倪x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雷鼓鼝鼝,六變既畢?!?薛綜 注:“雷鼓,八面鼓?!?唐 楊炯 《盂蘭盆賦》:“雷皷八面,龍旂九斿?!?/p>
(2).小鼓。猶今之撥浪鼓。《元史·禮樂志二》:“雷鼓二,制如鼓而小,鞔以馬革,持其柄播之,旁耳自擊,郊祀用之?!?/p>
(3).大鼓,以聲大如雷,故稱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心不使焉,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,雷鼓在側(cè)而耳不聞?!?楊倞 注:“雷鼓,大鼓,聲如雷者?!?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若不一叩洪鐘,伐雷鼓,則不識其音響也?!?/p>
(4).指大鼓發(fā)出的如雷鼓聲。 唐 盧綸 《和張仆射塞下曲》之四:“野幕敞瓊筵,羌戎賀勞旋。醉和金甲舞,雷鼓動山川。”
(5).掛在 會稽 城門上的鼓。 清 錢謙益 《奉贈會稽倪太公十四韻》:“揮灑剡藤成五色,鏗鍧雷鼓有餘音?!眳⒁姟?雷門 ”。
(6).指雷,雷聲?!豆茏印?nèi)業(yè)》:“不言之聲,疾於雷鼓;心氣之形,明於日月。”《文選·枚乘<七發(fā)>》:“混混庉庉,聲如雷鼓?!?李善 注:“混混庉庉,波浪之聲也。《越絶書》:‘ 越王 勾踐 曰:浩浩之水,聲音若雷霆。’” 元 馬致遠(yuǎn) 《薦福碑》第三折:“振乾坤,雷鼓鳴;走金蛇,電影開?!?明 夏完淳 《觀濤》:“海女霓旌乍有無,雷鼓填填 屏翳 怒?!卑?, 屏翳 ,雷神名。
亦作“ 雷皷 ”。亦作“靁鼓”。擂鼓,打鼓。雷,通“ 擂 ”。 三國 魏 曹操 《船戰(zhàn)令》:“雷鼓一通,吏士皆嚴(yán)。再通,什伍皆就船。”
傅察名句,大暑同蔣明亞叟熙載夜登清微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