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德承昌運(yùn),三公翊至尊。
出自唐朝權(quán)德輿《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》
一德承昌運(yùn),三公翊至尊。云龍諧理代,魚水見深恩。
別墅池塘?xí)裕缃疾菽巨?。溝塍連杜曲,茅土盛于門。
卜筑因登覽,經(jīng)邦每討論。退朝鳴玉會(huì),入室斷金言。
材俊依東閣,壺觴接后園。徑深云自起,風(fēng)靜葉初翻。
宰物歸心匠,虛中即化源。巴人寧敢和,空此愧游藩。
注釋參考
一德
(1).謂始終如一,永恒其德。《易·繫辭下》:“恒以一德。” 孔穎達(dá) 疏:“恒能始終不移,是純一其德也?!薄杜f唐書·裴度傳》:“外茂九功,內(nèi)苞一德,器為社稷之鎮(zhèn),才實(shí)邦國之楨。” 宋 蘇軾 《司馬溫公神道碑》:“非至誠一德,其孰能使之?”
(2).同心同德。 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世務(wù)》:“方此之時(shí),天下和同,君臣一德,外內(nèi)相信,上下輯睦,兵設(shè)而不試,干戈閉藏而不用?!眳⒁姟?一德一心 ”。
(3).猶一能?!豆茏印しǚā罚骸?舜 之有天下也, 禹 為司空, 契 為司徒, 皋陶 為李, 后稷 為田,此四士者,天下之賢人也,猶尚精一德?!?尹知章 注:“謂各精一事也?!?/p>
(4).謂法令劃一?!段倪x·沉約<齊故安陸昭王碑文>》:“六幽允洽,一德無爽?!?李周翰 注:“一德,謂法令畫一也。”
昌運(yùn)
興隆的國運(yùn)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拜陵廟作》詩:“勑躬慙積素,復(fù)與昌運(yùn)并。” 唐 韓愈 《賀皇帝即位表》:“伏維皇帝陛下,承列圣之丕績,當(dāng)中興之昌運(yùn)。” 宋 陸游 《謝梁右相啟》:“此蓋伏遇某官身扶昌運(yùn),手斡化鈞?!?明 王世貞 《<何大復(fù)集>序》:“所以削滌卑瑣,振頽習(xí),扶昌運(yùn),開中興者,何物也?”
三公
(1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周 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?!稌ぶ芄佟罚骸傲⑻珟?、太傅、太保,茲惟三公,論道經(jīng)邦,燮理陰陽?!币徽f以司馬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。見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序》。
(2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西漢 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為三公, 東漢 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,見《通典·職官一》。
(3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,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,但已非實(shí)職。
(4).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。 明 清 沿 周 制,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,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。見《明史·職官志一》、《清史稿·職官志一》。
(5).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中宮天極星,其一明者,太一常居也;旁三星三公,或曰子屬?!?張守節(jié) 正義:“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,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,并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主變出陰陽,主佐機(jī)務(wù)?!薄稌x書·天文志上》:“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,主宣德化,調(diào)七政,和陰陽之官也。”
至尊
(1).最尊貴,最崇高?!盾髯印ふ摗罚骸疤熳诱邎宋恢磷?,無敵於天下。”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號》:“或稱天子,或稱帝王何?以為接上稱天子者,明以爵事天也;接下稱帝王者,明位號天下至尊之稱,以號令臣下也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詔策》:“君父至尊,在三罔極。”
(2).至高無上的地位。多指君、后之位。 漢 賈誼 《過秦論上》:“及至 始皇 ,奮六世之餘烈,振長策而御宇內(nèi),吞二 周 而亡諸侯,履至尊而制六合。”《漢書·路溫舒?zhèn)鳌罚骸氨菹鲁醯侵磷?,與天合符,宜改前世之失,正始受之統(tǒng)?!薄稏|觀漢記·明德馬皇后傳》:“有司奏立 長秋宮 ,以率八妾。上未有所言,皇太后曰:‘ 馬貴人 德冠后宮?!斓侵磷??!?/p>
(3).用為皇帝的代稱?!稘h書·西域傳上·罽賓國》:“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,送蠻夷之賈。” 唐 杜甫 《石筍行》:“惜哉俗態(tài)好蒙蔽,亦如小臣媚至尊?!?清 龔自珍 《乙丙之際箸議第一》:“近年財(cái)空虛,大吏告民窮,而至尊憂帑匱。”
權(quán)德輿名句,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