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題寶塔》:
塔本無縫,真如不動。
說此經(jīng)處,涌出虛空。
釋迦多寶,聽說如夢。
東西無二,見見不同。
無剎不收,無色不融。
層層落落,光影重重。
恒河沙劫,盡入其中。
三世諸佛,一法身通。
針劄不入,壽量無窮。
目連舍利,常隱於中。
阿育王像,妙色金容。
天龍八部,萬億靈通。
擎山持杵,遍滿虛空。
護持禮塔,摧滅魔蹤。
顯正寶塔,八面玲瓏。
水火不壞,障毗嵐風。
眾生見者,永脫樊籠。
信者施者,功德不空。
無住布施,福德無窮。
住相布施,猶滯途中。
諸化子等,無功之功。
成如是塔,標指宗風。
空劫壞時,此塔不溶。
劫火洞然,體若虛空。
究竟涅槃,應(yīng)時體用。
逗機應(yīng)化,無法不同。
皇圖永固,舜雨堯風。
郡邑宰僚,祿位高崇。
萬民快樂,五谷盈豐。
狼煙自息,瑞氣和濃。
性相平等,含靈體同。
世出世間,色不異空。
稽首如南,禮塔事終。
乾道四年,戊子季冬。
南泉慈化,肅老遺風。
法界有情,一切珍重。
注釋參考
三世
三世 (sān-shì) 三代,常指祖孫三代 three generations 在美洲,尤指在美國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sansei法身
(1).佛教語。梵語意譯。謂證得清凈自性,成就一切功德之身?!胺ㄉ怼辈簧粶?,無形而隨處現(xiàn)形,也稱為佛身。各乘諸宗所說不一?!洞蟀隳噤〗?jīng)·如來性品》:“知如來法身,長存不變易?!?隋 慧遠 《大乘義章》卷十八:“言法身者,解有兩義: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,名為法身;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,故名為法身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劫比他國》:“嘗聞佛説,知諸法空,體諸法性,是則以慧眼觀法身也。” 湯用彤 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十一章:“法身者,圣人成道之神明耳。”
(2).指高僧之身。 唐 盧簡求 《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》:“法身魁岸,相好莊嚴,眉毛紺垂,顱骨圓聳。”
(3).舊指修煉得道之身。 明 張綸 《林泉隨筆》:“ 俞氏 則謂跨火不焦,入水不濡,道成之后,法身則然,豈可以血肉之軀投畀水火乎?”《西游補》第十六回:“ 行者 一時難忍,現(xiàn)出大鬧天宮三頭六臂法身,空中亂打?!?/p>
釋印肅名句,題寶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森林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