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頌古九十八首》:
師子全威境白聞,誰人敢扣鬼門關(guān)。
除非體用知無我,瓶傾不出悟無難。
注釋參考
除非
除非 (chúfēi) 表示唯一的條件,常跟“才”、“否則”、“不然”等合用,相當(dāng)于“只有” only if;only when 除非在這里修個水庫,否則不能解決供水問題 在除…外的任何情況下;除…情況之外 unless 除非有兩個證人作證明,否則,此案不成立 表示不計算在內(nèi);除了 except 這事除非他,誰也不能告訴體用
(1).本體和作用。語本《參同契》卷下:“春夏據(jù)內(nèi)體……秋冬當(dāng)外用。” 唐 元稹 《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一道》:“是用發(fā)懇惻之誠,咨體用之要?!?宋 周必大 《二老堂雜志·告詞用上語》:“制云:朕自東朝之歸,方知南面之樂,宜時懿戚,同此體用。” 嚴復(fù) 《原強》:“且一羣一國之成之立,其間體用功能,實無異于生物之一體,大小雖殊,而官治相準?!?/p>
(2). 中國 古代哲學(xué)亦以“體用”指事物的本體、本質(zhì)和現(xiàn)象。
無我
無我 (wúwǒ)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,斷言否認靈魂、本體或任何其他先于任何現(xiàn)象存在的永久的物質(zhì)實體的存在 anatta;anatman無難
沒有困難;不困難?!独献印罚骸胺蜉p諾必寡信,多易必多難,是以圣人猶難之,故終無難矣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なY濟傳》:“以陛下圣明神武之略,舍其緩者,專心討賊,臣以為無難矣?!?/p>
沒有災(zāi)禍。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或多難以固其國,啟其疆土;或無難以喪其國,失其守宇,若何虞難?”《淮南子·氾論訓(xùn)》:“知所以免於難,而不知所以無難,論事如此,豈不惑哉!” 宋 蘇軾 《洗兒》詩:“惟愿孩兒愚且魯,無災(zāi)無難到公卿?!?/p>
釋印肅名句,頌古九十八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