誦空性不昧,助道跡又經(jīng)
出自唐代皎然《和楊明府早秋游法華寺》:
釋事出縣閤,初聞茲山靈。
寺扉隱天色,影剎遙丁丁。
碧峰委合沓,香蔓垂蓂苓。
清景為公有,放曠云邊亭。
秋賞石潭潔,夜嘉杉月清。
誦空性不昧,助道跡又經(jīng)。
是以于物理,紛然若未形。
移來(lái)字人要,全與此道冥。
注釋參考
空性
佛教語(yǔ)。即真如。謂悟入空觀所顯示的真實(shí)的本體。 唐 皎然 《答俞校書(shū)冬夜》詩(shī):“詩(shī)情聊作用,空性惟寂靜。”
不昧
(1).不忘?!兑葜軙?shū)·王會(huì)》:“佩之令之不昧?!?孔晁 注:“不昧,不忘也。” 唐 杜甫 《催宗文樹(shù)雞柵》詩(shī):“不昧風(fēng)雨晨,亂離減憂慼?!?宋 曾鞏 《左仆射門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》:“尚其不昧,服此茂恩。”
(2).不晦暗,明亮。《老子》:“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?!?/p>
(3).不損壞;不湮滅。 南朝 宋 謝惠連 《雪賦》:“玄陰凝,不昧其潔?!?唐 杜甫 《迴棹》詩(shī):“吾家碑不昧, 王氏 井依然。” 冰心 《<寄小讀者>四版自序》:“感謝上帝,在我最初一靈不昧的入世之日,已予我以心靈永久的皈依和寄托。”
道跡
亦作“道蹟”。1.道家的教義?!赌鲜贰ゎ櫄g傳》:“佛跡光大,宜以化物。道跡密微,利用為己。” 唐 郝處俊 《僧道拜君親議狀》:“竊聞道跡希微,立言資於黼帝;釋教虛寂,垂法依於國(guó)王?!?/p>
(2).道家的事業(yè)。 唐 王紹宗 《兄元宗口授銘》序:“外姻密友,憑真考行,強(qiáng)號(hào)曰 太和先生 ,庶追道跡,先眾妙也?!?/p>
見(jiàn)“ 道跡 ”。
皎然名句,和楊明府早秋游法華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