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郭印《草堂》:
草堂何處覓,云黯浣花溪。
棟宇已非昨,松竹尚依依。
荒坡臥頹日,寒浪搖清飔。
萬象不禁寫,吟哦想當(dāng)時(shí)。
我公本天人,造化生肝脾。
道大世不容,遠(yuǎn)跡西南維。
波濤涌筆端,孤憤寄新詩。
詩中盡經(jīng)濟(jì),秋毫未設(shè)施。
后人不知公,但賞瓊琚詞。
文章一小技,于道信為卑。
注釋參考
草堂
草堂 (cǎotáng) 草廬。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thatched cottage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(tái)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(dú)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(gè)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浣花溪
一名 濯錦江 。又名 百花潭 。在 四川省 成都市 西郊,為 錦江 支流。溪旁有 唐 杜甫 的故居 浣花草堂 。 唐 杜甫 《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》詩之三:“竹寒沙碧 浣花溪 ,橘刺藤梢咫尺迷。” 仇兆鰲 注引《梁益記》:“溪水出 湔江 ,居人多造綵牋,故號(hào) 浣花溪 。” 唐 張籍 《送客游蜀》詩:“ 杜 家曾向此中住,為到 浣花溪 水頭。” 明 梁辰魚 《七犯玲瓏·惜別》曲:“ 浣花溪 畔驚重見,誰發(fā)夜深船?!?清 趙翼 《寄題懷杜閣》詩:“逈勝 浣花溪 ,當(dāng)年只草堂?!?/p>
郭印名句,草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