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劉克莊《孫伯符》:
霸略誰堪敵伯符,每開史冊想規(guī)模。
一千掃眾橫江去,十七成功自古無。
不分老瞞稱猘子,便呼公瑾作姨夫。
君看末命尤奇特,指顧張昭為托孤。
注釋參考
不分
(1).不服氣;不平。《南齊書·王僧虔傳》:“ 庾征西 翼 書,少時與 右軍 齊名, 右軍 后進(jìn), 庾 猶不分。” 宋 梅堯臣 《龍柏》詩:“苦練不分顏色近,紫荊未甘開謝遲。” 古直 《雜感寄楚傖一廠》詩:“蓴鱸不分因秋起,塊壘生憎借酒澆。”
(2).不料。 唐 陳陶 《水調(diào)詞》之二:“容華不分隨年去,獨有妝樓明鏡知?!?明 湯顯祖 《牡丹亭·移鎮(zhèn)》:“天下事,鬢邊愁,付東流。不分吾家小 杜 ,清時醉夢 揚(yáng)州 。” 清 朱彝尊 《詠古》詩之一:“ 漢皇 將將屈群雄,心許 淮陰 國士風(fēng)。不分后來輸 絳 , 灌 ,名高一十八元功?!?/p>
(1).不分散。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結(jié)構(gòu)》:“作傳奇者,能以頭緒忌繁四字,刻刻關(guān)心,則思路不分,文情專一?!?/p>
(2).不分別,不分辨。 和谷巖 《茶花艷》八:“不要一出事就不分青紅皂白的狠抓,那樣難免會出問題的?!?/p>
老瞞
(1). 三國 魏 曹操 小名 阿瞞 ,后人稱“老瞞”。 宋 蘇軾 《甘露寺》詩:“一談收猘子,再説走 老瞞 。” 金 元好問 《銅雀臺瓦硯》詩:“千年不作鴛鴦去,喚得書生笑 老瞞 。” 明 李贄 《強(qiáng)臣論》:“吾以是觀之,使 老瞞 不遭 漢獻(xiàn) 。豈少一匡之勛歟?”
(2).舊時 浙 東對喜娘之稱。 章炳麟 《新方言·釋親屬》:“ 紹興 謂樂戶賤嫗為人昏禮時,扶掖新婦者為老瞞。‘瞞’亦‘蠻’也?!?/p>
猘子
(1).小瘋狗。喻兇暴之徒?!顿Y治通鑒·后唐明宗天成四年》:“ 郁 ( 高郁 )謂所親曰:‘亟營 西山 ,吾將歸老。猘子漸大,能咋人矣。’ 希聲 聞之,益怒?!?宋 蘇軾 《答錢濟(jì)明書》之二:“聞 魯直 、 無咎 輩皆起,而公獨為猘子所嚙,尚棲遲田間?!?宋 陸游 《醉歌》:“小胡逋誅六十載,狺狺猘子勢已窮。” 清 孫枝蔚 《哭李岸翁叔則》詩之三:“一官寧足道,為貧良可哀。如何遭猘子,中路吠君回?!?/p>
(2).喻勇猛的少年。 唐 范攄 《云溪友議》卷四:“ 白 ( 白居易 )為 河南 尹, 李 ( 李林宗 )為 河陽 令。道上相遇,尹乃乘馬,令則肩輿,似乖趨事之禮。嘗謂 樂天 為囁嚅翁,聞?wù)呓孕Α?白 曰:‘ 李直木 ,吾之猘子也,其鋒不可當(dāng)!’”參見“ 猘兒 ”。
姨夫
(1).母親的姐妹夫。 隋 盧思道 《北齊興亡論》:“ 胡長粲 以從舅之親, 馮子琮 以姨夫之戚,俱受寄託,并當(dāng)樞要?!?明 王志堅 《表異錄·親戚》:“ 袁聿修 為姨丈人 崔休 所知賞,蓋今之姨夫也?!?/p>
(2).妻的姊妹夫。 宋 歐陽修 先娶 王拱宸 妻姊,妻死,再娶其妻妹,故時有“舊女婿為新女婿,大姨夫作小姨夫”之語。見 宋 邵伯溫 《聞見前錄》卷八。
(3).共狎一妓之兩男互稱姨夫。 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續(xù)集·姨夫眼眶》:“蓋北人以兩男子共狎一妓則呼為姨夫?!?元 王實甫 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 紅娘 呵,你伏侍個煙薰貓兒的姐夫; 張生 呵,你撞著個水浸老鼠的姨夫?!?王季思 校注:“ 鶯鶯 既別無姊妹,則此處稱 鄭恒 為姨夫,顯係借勾欄習(xí)語打諢?!?/p>
劉克莊名句,孫伯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