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于石《答吳子真》:
子居金華山之東,我居金華山之西。
東西相望二百里,半面未識心相知。
扳條采榮遠莫致,夢中往往或見之。
子持一卷易,我攜一篇詩。
此詩此易世不識,與子共作千年期。
前乎千載事已矣,后乎千載誰是非。
握手論心語未了,松風萬壑寒生衣。
山深夢斷不可覓,落花耿耿寒梅枝。
起視金華萬山頂,惟有白云來去飛。
注釋參考
易世
(1).互換時代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周成漢昭論》:“使夫 昭 成 均年而立,易世而化,貿臣而治,換樂而歌,則 漢 不獨少, 周 不獨多也?!?/p>
(2).改朝換代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六:“《尚書·金縢》曰:‘山徙者,人君不用道士,賢者不興?;虻撊ス遥p罰不由君,私門成羣,不救;當為易世變號?!?明 王世貞 《列朝盛事·浙江三大功臣》:“ 劉 贈太師, 于 贈太傅, 王 贈侯,皆在易世論定之后?!?/p>
(3).猶轉世。 明 徐渭 《翠鄉(xiāng)夢》第一出:“俺與師兄,見今易世換名的 月明和尚 ,本都是西天兩尊古佛?!?/p>
不識
(1).不知道,不認識?!对姟ご笱拧せ室印罚骸安蛔R不知,順帝之則?!?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?!?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?!?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羞。”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?!吨芏Y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。” 鄭玄 注:“識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報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?!?/p>
年期
1.年紀的期限,壽限。 2.規(guī)定的年限。于石名句,答吳子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