棘寺游三禮,蓬山簉八儒。
出自唐朝駱賓王《久戍邊城有懷京邑》
擾擾風塵地,遑遑名利途。盈虛一易舛,心跡兩難俱。
弱齡小山志,寧期大丈夫。九微光賁玉,千仞忽彈珠。
棘寺游三禮,蓬山簉八儒。懷鉛慚后進,投筆愿前驅(qū)。
北走非通趙,西之似化胡。錦車朝促候,刁斗夜傳呼。
戰(zhàn)士青絲絡,將軍黃石符。連星入寶劍,半月上雕弧。
拜井開疏勒,鳴桴動密須。戎機習短蔗,祆祲靜長榆。
季月炎初盡,邊亭草早枯。層陰籠古木,窮色變寒蕪。
海鶴聲嘹唳,城烏尾畢逋。葭繁秋色引,桂滿夕輪虛。
行役風霜久,鄉(xiāng)園夢想孤。灞池遙夏國,秦海望陽紆。
沙塞三千里,京城十二衢。楊溝連鳳闕,槐路擬鴻都。
璧殿規(guī)宸象,金堤法斗樞。云浮西北蓋,月照東南隅。
寶帳垂連理,銀床轉(zhuǎn)轆轤。廣筵留上客,豐饌引中廚。
漏緩金徒箭,嬌繁玉女壺。秋濤飛喻馬,秋水泛仙艫。
意氣風云合,言忘道術趨。共矜名已泰,詎肯沫相濡。
有志慚雕朽,無庸類散樗。關山暫超忽,形影嘆艱虞。
結(jié)網(wǎng)空知羨,圖榮豈自誣。忘情同塞馬,比德類宛駒。
隴坂肝腸絕,陽關亭候迂。迷{1*1}魂驚落雁,離恨斷飛鳧。
春去榮華盡,年來歲月蕪。邊愁傷郢調(diào),鄉(xiāng)思繞吳歈。
河氣通中國,山途限外區(qū)。相思若可寄,冰泮有銜蘆。
注釋參考
棘寺
(1).泛指九卿官署?!侗饼R書·邢邵傳》:“美榭高墉嚴壯於外,槐宮棘寺顯麗於中。更明古今,重遵鄉(xiāng)飲,敦進郡學,精課經(jīng)業(yè)。” 唐 駱賓王 《久戍邊城有懷京邑》詩:“棘寺游《三禮》, 蓬山 簉八儒?!?/p>
(2).大理寺的別稱。古代聽訟于棘木之下,大理寺為掌刑獄的官署,故稱。 唐 劉長卿 《西庭夜燕喜評事兄拜會》詩:“棘寺初銜命, 梅仙 已誤身?!?宋 陳亮 《甲辰答朱元晦書》:“五月二十五日, 亮 方得離棘寺而歸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》:“近者 沉長卿 以謗訕被鄉(xiāng)人訟送棘寺?!?/p>
三禮
(1).古祭天、地、宗廟之禮?!稌に吹洹罚骸暗墼唬骸?!四岳,有能典朕三禮?’” 孔 傳:“三禮,天、地、人之禮?!薄端鍟ざY儀志序》:“ 唐 虞 之世,祭天之屬為天禮,祭地之屬為地禮,祭宗廟之屬為人禮?!?/p>
(2).儒家經(jīng)典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、《禮記》的合稱?!逗鬂h書·儒林傳下·董鈞》:“中興, 鄭眾 傳《周官經(jīng)》,后 馬融 作《周官傳》,授 鄭玄 , 玄 作《周官注》。 玄 本習《小戴禮》,后以古經(jīng)校之,取其義長者,故為 鄭氏 學。 玄 又注 小戴 所傳《禮記》四十九篇,通為《三禮》焉?!?唐 韓愈 《送陳密序》:“今將易其業(yè)而《三禮》是習,愿先生之張之也?!?清 方文 《贈顧匠先兄弟》詩:“束髮受《三禮》,文辭何瑰奇!”
(3).指喪禮、葬禮、祭禮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藝六·三禮》:“ 楊太史 用賓 《致知小語》云:《周禮》、《儀禮》、《大戴禮》,曰《三禮》;喪禮、葬禮、祭禮,亦曰三禮;天神、人鬼、地祇,亦曰三禮?!?/p>
蓬山
(1).即 蓬萊山 。相傳為仙人所居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桐柏山金庭館碑》:“望 玄洲 而駿驅(qū),指 蓬山 而永騖?!?唐 李商隱 《無題》詩:“ 蓬山 此去無多路,青鳥殷勤為探看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棲真》:“舊人重到, 蓬山 路通?!眳⒁姟?蓬萊山 ”。
(2).官署名。秘書省的別稱。 唐 王勃 《上明員外啟》:“更掌蓬山之務,麟圖緝謚?!薄杜f唐書·劉子玄傳》:“蓬山之下,良直差肩;蕓閣之中,英奇接武。” 宋 陸游 《喜楊廷秀秘監(jiān)再入館》詩:“公去蓬山輕,公歸蓬山重?!眳⒁姟?蓬萊 ”。
八儒
相傳 孔子 死后,儒家分為八派,故稱?!俄n非子·顯學》:“自 孔子 之死也,有 子張 之儒,有 子思 之儒,有 顏氏 之儒,有 孟氏 之儒,有 漆雕氏 之儒,有 仲良氏 之儒,有 孫氏 之儒,有 樂正氏 之儒?!薄侗笔贰の脑穫餍颉罚骸按鮾?周 道喪,七十義乖。 淹中 、 稷下 ,八儒、三墨之異, 漆園 、 黍穀 ,名、法、兵、農(nóng)之別,雖雅誥奧義,或未盡善,考其遺跡,亦賢達之流乎?!?唐 駱賓王 《久戍邊城有懷京邑》詩:“棘寺游三禮,蓬山簉八儒?!?/p>
駱賓王名句,久戍邊城有懷京邑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