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馬鈺《蘇幕遮》:
遇風(fēng)仙,心開悟。
人我心無,無愛無憎妒。
一切女男同父母。
三教門人,盡是予師父。
好清閑,喜歌舞。
晝乞殘馀,夜宿悲田所。
上下中丹常密護(hù)。
九轉(zhuǎn)功成,蓬島通云路。
注釋參考
三教
(1). 漢 儒謂 夏 尚忠, 殷 尚敬, 周 尚文,稱為“三教”。 漢 班固 《bai{1*1}虎通·三教》:“王者設(shè)三教者何…… 夏 人之王教以忠,其失野,救野之失莫如敬; 殷 人之王教以敬,其失鬼,救鬼之失莫如文; 周 人之王教以文,其失薄,救薄之失莫如忠?!?/p>
(2).指儒家的施教內(nèi)容,包括六德、六行、六藝、合稱“三德”。 漢 徐干 《中論·治學(xué)》:“先王立教官,掌教國子。教以六德,曰智、仁、圣、義、中、和。教以六行,曰孝、友、睦、姻、任、恤。教以六藝,曰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、數(shù)。三教備,而人道畢矣?!?/p>
(3).佛教傳入我國后,稱儒、道、釋為“三教”?!侗笔贰ぶ鼙炯o(jì)下》:“十二月癸巳,集羣官及沙門道士等,帝升高座,辨釋三教先后。以儒教為先,道教次之,佛教為后?!?唐 牛肅 《牛應(yīng)貞》:“學(xué)窮三教,博涉多能?!?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三教》:“上問曰:‘三教何者為貴?’對(duì)曰:‘釋如黃金,道如白璧,儒如五穀?!显唬骸羧?,則儒賤邪?’對(duì)曰:‘黃金白璧,無亦何妨;五穀於世,豈可一日闕哉!’” 魯迅 《華蓋集·補(bǔ)白二》:“佛教初來時(shí)便大受排斥,一到理學(xué)先生談禪,和尚做詩的時(shí)候,‘三教同源’的機(jī)運(yùn)就成熟了?!?/p>
門人
門人 (ménrén) 門生 disciple 門人弟子?!鳌?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 門客 a hanger-on of an aristocrat盡是
盡是 (jìnshì) 到處是,很多很多 full of 這兒盡是石頭師父
師父 (shīfu) 師傅 father 對(duì)和尚、尼姑、道士的尊稱 a polite form of address to a monk or nun 對(duì)有技藝者的尊稱 master 請(qǐng)師父多加指教馬鈺名句,蘇幕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