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王維《魚山神女祠歌》:
〔一作漁山神女智瓊祠二首〕〔張茂先神女賦序曰。
魏濟(jì)北從事弦超。
嘉平中。
夜夢神女來。
自稱天上玉女。
姓成公。
字智瓊。
東郡人。
早失父母。
天地哀其孤苦。
令得下嫁。
后三四日一來。
即乘輜[車并]。
衣羅綺。
智瓊能隱其形。
不能藏其聲。
且芬香達(dá)于室宇。
頗為人知。
一旦。
神女別去。
留贈裙衫[衤兩]襠。
述征記曰。
魏嘉平中。
有神女成公智瓊。
降弦超。
同室疑其有奸。
智瓊乃絕。
后五年。
超使將之洛西。
至濟(jì)北漁山下陷上。
①遙望曲道頭。
有車馬似智瓊。
果是。
至洛。
克復(fù)舊好。
唐王勃雜曲曰。
智瓊神女。
來訪文君。
按十道志云。
漁山一名吾山。
漢武帝過漁山。
作[夸瓜]子歌云。
吾山平兮巨野溢。
是也。
〕①箋注本“陷”作“陌”,是。
注釋參考
道志
言志;表達(dá)情志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<唐使君盛山唱和集>序》:“至於營合道志,詠言比事,有久敬之義焉?!?/p>
引導(dǎo)、勸導(dǎo)其心志向善的方面發(fā)展?!抖Y記·禮器》:“先王之制禮也,以節(jié)事,脩樂以道志?!?鄭玄 注:“勸之善也?!?陸德明 釋文:“道音導(dǎo)?!?/p>
王維名句,魚山神女祠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