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廩餼各不一,就中總免拘常倫
出自唐代李渤《喜弟淑再至為長歌》:
前年別時秋九月,白露吹霜金吹烈。
離鴻一別影初分,淚袖雙揮心哽咽。
別來幾度得音書,南岳知□□□□。
廬山峨峨倚天碧,捧排空崖千萬尺。
社榜長題高士名,食堂每記云山跡。
我本開云此山住,偶為名利相縈誤。
自負心機四十年,羞聞社客山中篇。
憂時魂夢憶歸路,覺來疑在林中眠。
昨日亭前烏鵲喜,果得今朝爾來此。
吾吟行路五十篇,盡說江南數(shù)千里。
自憐兄弟今五人,共縈儒素家尚貧。
雖然廩餼各不一,就中總免拘常倫。
長兄年少曾落托,拔劍沙場隨衛(wèi)霍。
口里雖譚周孔文,懷中不舍孫吳略。
次兄一生能苦節(jié),夏聚流螢冬映雪。
非論疾惡志如霜,更覺臨泉心似鐵。
第三之兄更奇異,昂昂獨負青云志。
下看金玉不如泥,肯道王侯身可貴。
卻愁清逸不干時,高蹤大器無人知。
倘逢感激許然諾,必能萬古留清規(guī)。
念爾年來方二十,夙夜孜孜能獨立。
注釋參考
雖然
雖然 (suīrán) ——用在上半句,下半句多用“但是”、“可是”、“卻”等與它呼應,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,但后邊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even if though; although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,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伙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,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。——魯迅《故鄉(xiāng)》 雖然如此,雖是這樣;即使這樣 even so 善哉。雖然,公輸盤為我為云梯,必取宋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 雖然,受地于先王,愿終守之,弗敢易!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魏策》廩餼
亦作“廩餼”。1.舊指由公家供給的糧食之類的生活物資?!赌鲜贰な捳聜鳌罚骸半匪诮o汝廩餼。” 唐 李渤 《喜弟淑再至為長歌》:“雖然廩餼各不一,就中總免拘常倫?!?/p>
(2).指科舉時代由公家發(fā)給在學生員的膳食津貼。 唐 杜牧 《禮部尚書崔公行狀》:“復建立儒宮,置博士,設生徒,廩餼必具,頑惰必遷?!薄对贰みx舉志一》:“百官子弟之就學者,常不下二三百人,宜增其廩餼?!?/p>
(3).泛指薪給。 鄭觀應 《盛世危言·銀行下》:“另舉在股董事十人,襄贊其成,重其事權,豐其廩餼?!?/p>
(4).贈送給人糧食之類生活物資。 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豪爽》:“﹝ 李丞相 ﹞久之方省曰:‘故人也?!鞆[餼之?!?/p>
不一
不一 (bùyī) 不一致,不相同 differ 意見不一 有差異,質量不同 vary 質量不一 舊時書信末尾用語,表示不一一詳說 phrase used at the end of letters,indicating that many things have been left unsaid就中
就中 (jiùzhōng) 從中;居中 (mediate) between two parties 就中調停 其中 among;in 這件事是他們三個干的,就中老李干的最多常倫
(1).倫常?!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罚骸办逗?!維天陰定下民,相和其居,我不知其常倫所序。”
(2).常序;常類。 晉 左思 《魏都賦》:“繆默語之常倫,牽膠言而踰侈?!?南朝 梁 江淹 《雜體詩·嵇中散》:“遠想出宏域,高步超常倫?!?明 宋濂 《新注楞伽經(jīng)后序》:“唯 柏庭 法師 善月 依 天臺 教旨,著為通義,夐然絶出常倫?!?程善之 《贈陳子松藤》詩:“良宵剪燭各爾汝,已見遭際殊常倫。”
(3).一定的規(guī)律。 唐 孟云卿 《傷時》詩之一:“大方載羣物,生死有常倫?!?/p>
李渤名句,喜弟淑再至為長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9閑貓招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