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清代曾國藩《里胥》:
牛羊忽竄突,村社雜喧虺。
昨聞府牒下,今見里胥來。
召募赴戎行,羽檄馳如雷。
“后期不汝有,行矣胡遲回!”老嫗捶胸哭,哭聲亦何哀!龍鐘六十馀,伶什惟一地。
弱小不識事,黃犢母之隨。
筋力倘可食,或免一家饑。
薄命木足惜,兒去傷永離。
老嫗泣未闌,老翁跪致辭:“主事亦云棘,婦人那得知!螻蟻穴寸土,自荷皇天慈。
天威有震疊,小人敢疑猜。
貧者當故汽,富者當輸財。
便當遣兒去,木勞火急催。
所愧無酒食,與吏佐晨炊。
”貧者勉自效,富者更可悲。
隸卒突兀至,誅求百不支。
蒨蒨紈褲子,累累飽鞭笞。
前卒貪如狼,后隊健如。
應(yīng)募幸脫免,傾蕩無涂資。
吁嗟朝廷意,兵以衛(wèi)民為。
守令慎其柄,無使前吏持!此輩如狐鼠,蓁蓁肆恣睢。
聊為遒人徇,敢告良有司。
注釋參考
弱小
弱小 (ruòxiǎo) 力量單薄,地域狹小;孩子,小孩 weak and small 弱小國家也應(yīng)有發(fā)言權(quán) 不欺侮弱小不識
(1).不知道,不認識。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:“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?!?鄭玄 箋:“其為人不識古,不知今,順天之法而行之者。” 唐 韓愈 《閔己賦》:“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?!?魯迅 《<集外集>序言》:“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,而且近乎不識羞?!?/p>
(2).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。指誤殺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》:“壹宥曰不識。” 鄭玄 注:“識,審也。不審,若今仇讎當報甲,見乙,誠以為甲而殺之者?!?/p>
黃犢
(1).小牛?!俄n非子·內(nèi)儲說上》:“南門之外,有黃犢食苗道左者?!?唐 杜甫 《百憂集行》:“憶年十五心尚孩,健如黃犢走復(fù)來?!?明 李夢陽 《戲作放歌寄別吳子》:“我豈復(fù)戀頭上簪,鹿門黃犢穩(wěn)足駕。”
(2).蝸牛的別稱。《三國志·魏志·管寧傳》“動見??伞?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《魏略》:“ 焦先 及 楊沛 ,并作瓜牛廬,止其中。以為瓜當作蝸;蝸,螺蟲之有角者也,俗或呼為黃犢?!薄肚f子·則陽》“有所謂蝸者” 唐 成玄英 疏:“蝸者,蟲名,有類小螺也;俗謂之黃犢,亦謂之蝸牛,有四角?!?/p>
曾國藩名句,里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