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輔昔推名,二江今振響
出自唐代陳政《贈竇蔡二記室入蜀》:
昆山積良寶,大廈構(gòu)眾材。
馬卿委官去,鄒子背淮來。
風(fēng)流信多美,朝夕豫平臺。
逸翮獨不群,清才復(fù)遒上。
六輔昔推名,二江今振響。
英華雖外發(fā),磨琢終內(nèi)朗。
四海奮羽儀,清風(fēng)久播馳。
沈郁林難廁,青山翻易阻。
回首望煙霞,誰知慕儔侶。
飄然不系舟,為情自可求。
若奉西園夜,浩想北園愁。
無因逐萍藻,從爾泛清流。
注釋參考
六輔
謂 西漢 的畿輔六郡。《文選·任昉<王文憲集序>》:“六輔殊風(fēng),五方異俗?!?李善 注引 韋昭 曰:“六輔,謂 京兆 、 馮翊 、 扶風(fēng) 、 河?xùn)| 、 河南 、 河內(nèi) ?!?南朝 陳 徐陵 《報尹義尚書》:“ 三秦 世胄, 六輔 良家,文武兼能,志懷開遠。” 唐 楊炯 《后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 三秦 六輔 之奧區(qū),五岳四瀆之襟帶?!?/p>
二江
(1).指 四川 境內(nèi)之 郫江 、 流江 ?!妒酚洝ず忧罚骸?蜀 守 冰 鑿 離碓 ,辟 沫水 之害,穿二江 成都 之中。” 張守節(jié) 正義引 任豫 《益州記》:“二江者, 郫江 、 流江 也?!?晉 左思 《蜀都賦》:“帶二江之雙流,抗 峨眉 之重阻?!?唐 杜甫 《大雨》詩:“三日無行人,二江聲怒號。”
(2).借指 成都 一帶。《隋書·于文仲傳》:“ 王謙 竊居二江,叛換 三蜀 ?!?前蜀 杜光庭 《自到仙都山醮詞》:“ 蜀王 扶天茂績,命世雄姿,八國二江,早列封圻之內(nèi); 黔 城 楚 硤,皆歸陶冶之中。”
(3).相當于 北宋 的 江南東路 與 江南西路 。 宋 王安石 《金陵懷古》詩之一:“ 霸祖 孤身取二江,子孫多以百城降。”
(4). 四川 宜昌 段 長江 中有 葛洲壩 和 西壩 兩個洲,將 長江 分成三條水流,即大江、二江和三江。二江介于兩洲之間。
振響
發(fā)出音響。 晉 孫綽 《游天臺山賦》:“法鼓瑯以振響,眾香馥以揚煙?!薄赌淆R書·劉祥傳》:“蓋聞鼓鼖懷音,待揚桴以振響?!?清 陳田 《明詩紀事戊籤·皇甫濂》:“ 景純 振響于仙游, 摩詰 攄懷于禪寂。興到斯成,曾無造次應(yīng)酬之語?!?/p>
陳政名句,贈竇蔡二記室入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