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譯和注釋
譯文
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,一丈長的漁線一寸長的魚鉤;
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,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。
注釋
蓑(suō)笠:蓑衣、笠帽。用草編織成的古時漁家、農(nóng)民的防雨草衣;笠:用竹篾或蘆稈篾片編織的帽子,也是漁家、農(nóng)民防日曬、防雨淋的帽子。扁舟:小船。
絲綸(lún):即絲織編成的釣魚的繩子。
樽(zūn):酒杯。
扁舟:小船。
題秋江獨釣圖問答
問:《題秋江獨釣圖》的作者是誰?
答:題秋江獨釣圖的作者是王士禎
問:題秋江獨釣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題秋江獨釣圖是清代的作品
問:一蓑一笠一扁舟,一丈絲綸一寸鉤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一蓑一笠一扁舟,一丈絲綸一寸鉤 出自 清代王士禎的《題秋江獨釣圖》
問:一蓑一笠一扁舟,一丈絲綸一寸鉤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一蓑一笠一扁舟,一丈絲綸一寸鉤 的下一句是 一曲高歌一樽酒,一人獨釣一江秋。
問:出自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?
答:王士禎名句大全
題秋江獨釣圖賞析
全詩描寫了一個漁夫打扮的人,在江上垂釣的情形:一件蓑衣、一項斗笠、一葉輕舟、一支釣竿,垂釣者一面歌唱,一面飲酒,垂釣的瀟灑被刻畫得活靈活現(xiàn)。雖然獨自釣起一江的秋意,但逍遙中不免深藏幾許蕭瑟和孤寂。
前兩句近乎白描,后兩旬卻有著無窮意味。圖中看似不可能的“一曲高歌一樽酒”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現(xiàn)出來。而最后一句“一人獨釣一江秋”似是回歸原圖,但此“釣”已非彼“釣”了,賞一江秋景,感一江秋色,聯(lián)想開去,那是一種感懷,或者說,最后一句已是“虛實相映”了。
再觀全詩,九個“一”巧妙嵌入其中,將詩與圖的意境表現(xiàn)得分毫不差,細細品味,這些“一”用得十分貼切又有情趣。最后一句“一人獨釣一江秋”,漁人釣的是魚?是秋?是瀟灑自在的生活?是無拘無束的心情?在詩人看來,這樣的秋江獨釣者,才是真正懂得生活樂趣的人。
- 周公謹硯剩水殘山字句饒,剡源仁近共推敲。硯中斑駁遺民淚,井底千年恨未銷。
- 后漢門呂母獄無良吏雪無由,處處戈鋋自執(zhí)仇。呂母銜冤窮老婦,亦能為帥復(fù)私讎。
- 山中雜興 其五散處身如寄,幽棲屋似船。江鳴風(fēng)落雨,山暗樹生煙。架有催詩簡,囊無貰酒錢。東鄰吳季子,瀟灑亦堪憐。
- 過噴玉泉平生半為山淹留,馬上欲去還回頭。兩京塵路一雙鬢,不見玉泉千萬秋。
- 四月丁卯對雨寄趙正夫公家常匆務(wù),退食用寢訛。相思雖勞勤,書問不能多。時雨光萬物,開云見羲和。乾坤有美意,畎澮未盈科。凱風(fēng)吹南榮,官槐綠婆娑。鷾鴯將其匹,來巢自成家。於物無譏嫌,人亦不誰何。眷言生理拙,無地牧雞鵝。丈人春秋高,雛鷇勤摩挲。在公每懷歸,安得借明駝。畏涂失無鄉(xiāng),酌海持一蠡。平生未絲繩,寂寞長生窠。故人累累去,宰木上女蘿。生存半白首,會面阻山河。趙侯秉金玉,不與世同波。從容覺差晚,鄙心寄琢磨。外物良難必,歲寒不改柯。
- 南歌子玉醆浮瓊蟻,金奩吐翠虬。醉鄉(xiāng)歸路接溫柔。暗卜幽期低約、笑藏鬮。索去眉先鎖,將言淚已流。小窗移火更遲留。自剔燈花油涴、玉搔頭。
- 送鎮(zhèn)叔三月將交雨細時,馀花撲撲柳飛飛。已於樹底聞鶯恨,更向花前送客歸。暗綠幾行迎去馬,亂紅無數(shù)落征衣。傷春惜別鍾吾輩,此際寧容瘦骨肥。
- 春夏雨陽調(diào)適頗有豐歲之望喜而有作二十年無赤白囊,人間何地不耕桑,陂塘處處分秧遍,村落家家煮繭忙。野老逢年知飽暖,書生隨例得猖狂。雨余天氣初清潤,曳履長歌出草堂。
- 宿崔邵池陽別墅楊柳色已改,郊原日復(fù)低。煙生寒渚上,霞散亂山西。待月人相對,驚風(fēng)雁不齊。此心君莫問,舊國去將迷。
- 貽傅逸人少年名節(jié)動人群,避俗深居積水濆。幾為典衣留遠客,半來欹枕看閒云。門連酒舍青苔滑,路近沙汀白鳥分。誰道無心活黎庶,數(shù)篇新制詠南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