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皆知取之為取,而莫知與之為取。
出自宋代 范曄《后漢書·列傳·桓譚馮衍列傳上》:
摘自《后漢書·列傳·桓譚馮衍列傳上》
解釋:天下人都知道從別人那里得到東西是“取”,卻不知道給予別人東西也是“取”。
原文摘要:
明聽,發(fā)圣意,屏群小之曲說,述《五經(jīng)》之正義,略雷同之俗語,詳通人之雅謀。又臣聞安平則尊道術(shù)之士,有難則貴介胄之臣。今圣朝興復祖統(tǒng),為人臣主,而四方盜賊未盡歸伏者,此權(quán)謀未得也。臣譚伏觀陛下用兵,諸所降下,既無重賞以相恩誘,或至虜掠奪其財物,是以兵長渠率,各生孤疑,黨輩連結(jié),歲月不解。古人有言曰:“天下皆知取之為取,而莫知與之為取。”陛下誠能輕爵重賞,與士共之,則何招而不至,何說而不釋,何向而不開,何征而不克!如此,則能以狹為廣,以遲為速,亡者復存,失者復得矣。帝省奏,愈不悅。其后,有詔會議靈臺所處,帝謂譚曰:“吾欲以讖決之,何如?”譚默然良久,曰:“臣不讀讖。”帝問其故,譚復極言讖之非經(jīng)。帝大怒曰:“桓譚非圣無法,將下斬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