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寇準《新蟬》:
寂寂宮槐雨乍晴,高枝微帶夕陽明。
臨風忽起悲秋思,獨聽新蟬第一聲。
注釋參考
臨風
迎風;當風。《楚辭·九歌·少司命》:“望美人兮未來,臨風怳兮浩歌?!?南朝 宋 謝莊 《月賦》:“臨風嘆兮將焉歇,川路長兮不可越?!?唐 杜甫 《與嚴二郎奉禮別》詩:“出涕同斜日,臨風看去塵?!?宋 范仲淹 《岳陽樓記》:“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者矣?!薄端疂G傳》第三九回:“不覺酒涌上來,潸然淚下,臨風觸目,感恨傷懷?!?蘇曼殊 《寄調箏人》詩:“偷嘗仙女脣中露,幾度臨風拭淚痕。” 冰心 《寄小讀者》五:“我想起我的母親,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,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?!?/p>
悲秋
悲秋 (bēiqiū) 看到秋無草木凋零而感到傷悲 feel sad with withered plants in the autumn 閑庭欹枕正悲秋。——劉兼詩獨聽
(1).獨立辨聽。《韓非子·外儲說右上》:“ 申子 曰:‘獨視者謂明,獨聽者謂聰。能獨斷者,故可以為天下主。’” 漢 王充 《論衡·實知》:“﹝圣人﹞有獨見之明,獨聽之聰,事來則名,不學自知,不問自曉,故稱圣則神矣?!?/p>
(2).一人自聽?!俄n詩外傳》卷五:“獨視不若與眾視之明也,獨聽不若與眾聽之聰也?!?/p>
新蟬
初夏的鳴蟬。 唐 白居易 《六月三日夜聞蟬》詩:“微月初三夜,新蟬第一聲?!?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伯喈彈琴訴怨》:“柳陰中忽聽新蟬,更流螢飛來庭院。”
第一聲
指普通話陰平、陽平、上、去四類字調中的陰平聲。如“哀”“方”“肌”“秧”等字調為第一聲。
寇準名句,新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