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棱澀不容馬蹄,下馬步入荊榛豀
出自宋代司馬光《壽安雜詩十首壽安雜詩十首噴玉泉》:
蒼崖雙起秋云齊,亂峰迸出如攢犀。
石棱澀不容馬蹄,下馬步入荊榛豀。
瀑泉沃雪拖白霓,落潭橫引成清溪。
老木長藤咫尺迷,興蘭欲出忘東西。
注釋參考
石棱
石頭的棱角。也指多棱的山石。 唐 杜甫 《西閣雨望》詩:“徑添沙面出,湍減石稜生?!?唐 于鵠 《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》詩:“面壁攀石稜,養(yǎng)力方敢前?!?前蜀 韋莊 《漁塘》詩:“ 洛水 分餘脈,穿巖出石稜?!薄短綇V記》卷二四一引 五代 王仁裕 《王氏見聞記·王承休》:“緩轡踰雙劍,行行躡石稜。”
不容
不容 (bùróng) 不許;不讓 do not allow 不容置疑(不容許有什么懷疑) 不容許存在;不接納(為世所不客) not allow exist馬蹄
[horse's hoof] 馬的蹄子
詳細解釋亦作“ 馬蹏 ”。1.馬的蹄子?!肚f子·馬蹄》:“馬蹄可以踐霜雪,毛可以御風寒?!?唐 杜甫 《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》詩之三:“書簽藥裹封蛛網,野店山橋送馬蹄?!?姚雪垠 《長夜》四:“馬蹄踏上河邊的薄冰,發(fā)出清脆的破裂聲。”
(2).《莊子》篇名。以“ 伯樂 善治馬”為殘害“馬之真性”等比喻,抨擊儒家提倡仁義禮樂為桎梏“民性”,要求回到自然狀態(tài)。后遂以指聽其自然。 唐 杜甫 《秋野》詩之二:“薄俗防人面,全身學馬蹄?!?宋 葉夢得 《懷西山》詩:“外物委蟲臂,全生思馬蹄?!?/p>
(3).指箭靶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典論·自敘》:“執(zhí)事未覩夫項發(fā)口縱,俯馬蹄而仰月支也。” 三國 魏 邯鄲淳 《藝經·馬射》:“馬射左邊為月支二枚,馬蹄三枚也?!币隇樯浼记?。
(4).馬蹄狀的硯臺名。 宋 高似孫 《硯箋·硯圖》:“曲水、八稜、四直、蓮葉、蟾、馬蹄?!?/p>
(5).馬蹄金。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玩具·新安制墨》:“ 宋徽宗 以蘇合油溲煙為墨,后 金章宗 購之,黃金一斤纔得一兩……近代惟 新安 羅龍文 所作,價踰拱璧,即一兩博馬蹏一斤,亦未必得真者,蓋墨之能事畢矣?!?/p>
(6).沉香的別名。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木一·沉香》﹝集解﹞引 蘇恭 曰:“沉香、青桂、雞骨、馬蹄、煎香,同是一樹,出 天竺 諸國?!?/p>
(7).莼菜的別名。 清 李元 《蠕范·物名》:“蓴曰馬蹏。”參見“ 馬蹄草 ”。
(8).方言。荸薺。 孫中山 《行易知難》:“又如現在的農業(yè)出品,像甘蔗、糖、花生、馬蹄、生果、五谷等等,每年該有多少。”《人民日報》1990.3.14:“問了北鄉(xiāng)的荷花魚,又問了 黃村 的馬蹄?!?/p>
(9).燒餅名。 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十三:“ 老程 回來了,端著兩大碗甜漿粥,和不知多少馬蹄燒餅與小焦油炸鬼?!?翁偶虹 《北京話舊·貨聲》:“燒餅有吊爐、馬蹄兒、芝麻醬之分?!?/p>
馬步
馬步 (mǎbù) 像馬步似的芭蕾舞步 pas de cheval荊榛
(1).亦作“ 荊蓁 ”。泛指叢生灌木,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歸思賦》:“城邑寂以空虛,草木穢而荊榛。”一本作“ 荊蓁 ”。 唐 李白 《古風》之一:“王風委蔓草,戰(zhàn)國多荊榛?!?金 元好問 《續(xù)小娘歌》之七:“傷心此日河平路,千里荊榛不見人。” 清 吳偉業(yè) 《十月下澣宴閬石蒼水齋》詩:“三江風月尊前醉,一郡荊榛笛里聲?!?/p>
(2).謂沒入荒野,指逝世。 明 周履靖 《錦箋記·聞訃》:“閨中何意,半道荊蓁,情隔云泥?!?/p>
(3).比喻艱危,困難?!杜f唐書·宦官傳·楊復恭》:“吾於荊榛中援立 壽王 ?!?元 許謙 《馮公嶺》詩:“胸中芥蒂未盡去,須信坦道多荊榛?!?/p>
(4).比喻惡人。 元 麻革 《過陜》詩:“豺狼滿地荊榛合,目斷 中條 是故丘。” 明 夏完淳 《大哀賦》:“未許其冠帶春秋,遂至夫荊榛天地?!?清 厲鶚 《東城雜記·陳御史元倩》:“手披荊榛,身御魑魅?!?周實 《民立報出版日祝賦》詩:“重重草木羞依附,莽莽荊榛待剪除?!?/p>
(5).芥蒂;不快。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射策》:“笑譚之頃,便起荊榛?!?/p>
司馬光名句,壽安雜詩十首壽安雜詩十首噴玉泉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