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竽醉聒耳,虞弦自希聲
出自宋代程公許《吊齊齋先生尚書文節(jié)倪公》:
仕道昔有訓(xùn),退處非為名。
齊竽醉聒耳,虞弦自希聲。
清波貫霅苕,空翠浮弁衡。
圖史足怡悅,風(fēng)月無將迎。
生世我已后,景行寧忘情。
昂昂雞群鶴,慰我雙眼明。
注釋參考
齊竽
(1).猶濫竽。指不學(xué)無術(shù)的人。 唐 劉禹錫 《奉和吏部楊尚書太常李卿二相公贈(zèng)答十韻》:“銓材秉 秦 鏡,典樂去 齊 竽?!?唐 黃滔 《省試一一吹竽》詩:“ 齊 竽今歷試,真?zhèn)尾浑y知;欲使聲聲別,須令箇箇吹。” 明 高啟 《感舊酬宋軍咨見寄》詩:“知音竟為誰?四海嗟惸惸。 齊 竽不解奏, 楚 璞何由呈!”
(2).用為自謙之詞。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奉送韋起居老舅百日假滿歸嵩陽舊居》詩:“ 齊 竽終自退,心寄 嵩 峰巔?!?唐 韓偓 《安貧》詩:“舉世可能無默識(shí),未知誰擬試 齊 竽?”參見“ 濫竽充數(shù) ”。
聒耳
[grate on one's ears] [聲音] 雜亂刺耳
詳細(xì)解釋指聲音刺耳?!俄n非子·顯學(xué)》:“今巫祝之祝人曰:‘使若千秋萬歲。’千秋萬歲之聲聒耳,而一日之壽無徵於人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廣譬》:“春鼃長(zhǎng)譁,而丑音見患於聒耳?!?唐 羅隱 《城西作》詩:“野禽鳴聒耳,庭草緑侵階?!薄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芭家宦犞?,可也;聽久了,也覺嘈嘈雜雜,聒耳得緊?!?郭沫若 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二:“這種雞公車非常多,有時(shí)候一來一往在路上連成著一條很長(zhǎng)的直線,嘰呀嘰呀的聲音非常聒耳?!?/p>
虞弦
語本《禮記·樂記》:“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,以歌《南風(fēng)》。”后因以“虞絃”指琴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琴訴荷池》:“強(qiáng)對(duì)南薰奏 虞 絃,只覺指下餘音不似前。” 明 何景明 《題嚴(yán)內(nèi)翰賜扇》詩:“象轂銀鐶倍光寵,好揚(yáng)薰風(fēng)助 虞 絃?!?清 何世麟 《感賦》:“苗頑幾費(fèi)南熏格,一曲 虞 絃響至今?!?/p>
希聲
(1).無聲,聽而不聞的聲音?!独献印罚骸按笃魍沓桑笠粝B?,大象無形。” 王弼 注:“聽之不聞名曰希,不可得聞之音也?!?清 龔自珍 《寫神思銘》:“我銘代絃,希聲不傳,千春萬年?!?/p>
(2).指奇異的音響。
(3).指玄妙虛幻的言談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祛惑》:“淺薄之徒,率多夸誕自稱説,以厲色希聲飾其虛妄,足以眩惑晚學(xué),而敢為大言。”
(4).指清靜無為之道。 清 鈕琇 《觚賸·景龍觀鐘銘》:“雖大道無為,濟(jì)物歸於善貸;而妙門有教,滅咎在於希聲?!?清 曾國藩 《復(fù)劉霞仙中丞書》:“非泊然寡營(yíng),觀物深窈,翫希聲而友前哲,殆未足語於此?!?/p>
程公許名句,吊齊齋先生尚書文節(jié)倪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