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汝鐩《翁媼嘆》:
旱曦當(dāng)空歲不熟,炊甑飛塵煮薄粥;翁媼饑?yán)壮^D(zhuǎn)腹,大兒嗷嗷小兒哭。
愁死來死此何時(shí),縣道賦不遺毫釐;科胥督欠烈星火,詬言我已遭榜笞。
壯丁偷身出走避,病婦抱子訴下淚;掉頭不恤爾有無,多寡但照帖中字。
盤雞豈能供大嚼?杯酒安足直一醉?瀝血祈哀容貸納,拍案邀需仍痛詈。
百請(qǐng)幸聽去須臾,沖夜捶門誰叫呼?后胥復(fù)持朱書急急符,預(yù)借明年一年租。
注釋參考
百請(qǐng)
多次乞求。 唐 韓愈 《寄贈(zèng)三學(xué)士》詩:“悲啼乞就別,百請(qǐng)不頷頭?!?/p>
幸聽
謂皇帝親臨聽講?!赌淆R書·禮志上》:“其冬,皇太子講《孝經(jīng)》,親臨釋奠,車駕幸聽?!?/p>
須臾
須臾 (xūyú) 片刻 for a moment 須臾不可離 一會(huì)兒 in an instant 須臾,蛇不見了?!度龂?guó)演義》沖夜
犯夜。違禁夜行?!短綇V記》卷二四二引 唐 陸長(zhǎng)源 《辨疑志·蕭穎士》:“所見婦人從門牽驢入來,其店叟曰:‘何為衝夜?’曰:‘衝夜猶可,適被一害風(fēng)措大,呼兒作野狐,合被唾殺?!鋴D人乃店叟之女也?!?宋 趙汝鐩 《翁媼嘆》詩:“百請(qǐng)幸聽去須臾,衝夜搥門誰叫呼?”
叫呼
亦作“ 叫嘑 ”。亦作“ 叫謼 ”。1.呼喊;呼叫。《淮南子·兵略訓(xùn)》:“喜怒而合四時(shí),叫呼而比雷霆?!薄缎绿茣つ闲U傳中·南詔下》:“二月,蠻以云梁、鵝車四面攻,士叫謼?!薄缎绿茣り愖影簜鳌罚骸按鹤鳠o時(shí),何望有秋?彫甿遺噍,再罹艱苦,有不堪其苦,則逸為盜賊,揭梃叫嘑,可不深圖哉!”
(2).指稱呼。 清 李漁 《巧團(tuán)圓·得妻》:“只為他錯(cuò)投胎,把娘來叫呼。致令我莽報(bào)德,借伊來償補(bǔ)。”
(3).指譏笑?!逗鬂h書·荀韓鍾等傳論》:“ 漢 自中世以下,閹豎擅恣,故俗遂以遁身矯絜放言為高。士有不談此者,則蕓夫牧豎已叫呼之矣。” 李賢 注:“叫呼,譏笑之也?!?/p>
趙汝鐩名句,翁媼嘆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