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新《送李才儒》:
理官食木遙遙胄,一姓而今萬頃麻。
渾道婁公能耐事,惟余老子未通家。
行經(jīng)閶闔云生足,歸到方壺雪弄花。
休丐一麾江海去,且扶堯日度清華。
注釋參考
婁公
婁敬 的尊稱。亦即 劉敬 , 漢 初 齊 人。因首勸 劉邦 建都 長安 有功,賜姓 劉 氏。拜為郎中,號 奉春君 ,后封 建信侯 。是時 匈奴 兵強(qiáng), 劉敬 提出和親之策,并徙六國貴族后代及豪強(qiáng)大族十萬余人充實 關(guān)中 。 宋 劉克莊 《水龍吟》詞:“ 周公 留 召 , 婁公 容 狄 。” 清 孫枝蔚 《書懷呈家衣月太史》詩:“ 婁公 能忍辱, 韓信 但酬恩。”參閱《史記·劉敬叔孫通列傳》。
耐事
(1).謂以忍讓處事。 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事始二》:“ 唐 婁師德 ,其弟守 代州 ,辭之官,教之耐事。弟曰:‘人有唾面者,潔之乃已?!?師德 曰:‘未也,潔之是違其怒,正使其自乾耳。’”
(2).指經(jīng)得起得失、榮辱等人事之變。 宋 陸游 《秋興》詩:“平生最耐事,霜雪亦滿鬢。”
老子
老子 (Lǎozǐ)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、道家學(xué)派創(chuàng)始人。一說老子即老聃,姓李名耳,字聃,楚國苦縣(今河南鹿邑東)人。曾為周“守藏室之史”(管藏書的史官),后隱退著《老子》一書。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“道”,認(rèn)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,是產(chǎn)生整個物質(zhì)世界的總根源。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,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,認(rèn)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,它們互相依存,互相轉(zhuǎn)化。政治上他主張“無為”,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,回到“小國寡民”的幻境之中。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(lǎozi)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。即老夫 I;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通家
通家 (tōngjiā) 指彼此世代交誼深厚、如同一家 profoundly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two families 通家之好李新名句,送李才儒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