豈無好唇舌,入耳何怓怓
出自宋代戴表元《春日城南聞禽鳥聲喧甚為賦二十二韻》:
今日春氣至,新禽各啁嘲。
豈無好唇舌,入耳何怓怓。
雊鵒最多端,能以巧自肴。
黃頭亦翾給,微吭和且調(diào)。
無計頗滑熟,烏鴉與鷦鷯。
自余不知名,喧呼雜竽簫。
黑衣猥雄黠,書動固非梟。
均為樂其性,幸此風日朝。
城南六七曲,荒園繞榛茅。
我來感物變,何異在山郊。
惟聞黃鸝至,不聞叫交交。
當由戀幽谷,畏寒還避囂。
群英蓋壤內(nèi),小大一逍遙。
得氣不足悅,觸情遂相遼。
乘墉少年兒,挾彈欲見邀。
所規(guī)不滿掬,翻令污廚庖。
鷹鶻勢險薄,爪長尤善捎。
同群自伐擊,此禍極無聊。
深藏務遠晦,尚懼形色招。
危機布平陸,況乃縱輕漂。
悲鄰復譬釋,當鳴詎為妖。
但懷道傍樹,信美非其巢。
注釋參考
唇舌
比喻言辭、議論。 唐 元稹 《酬樂天見寄》詩:“前日詩中高蓋字,至今唇舌遍 長安 。” 元 關漢卿 《拜月亭》第三折:“我這心兒里牽掛處無些,直睡到冷清清寶鼎沉煙滅,明皎皎紗窗月影斜,有甚唇舌?!?清 孫枝蔚 《自憐》詩:“向人唇舌雖然好,在世頭顱已可知。” 趙樹理 《小二黑結婚》六:“后來村長問了問情由,費了好大一會唇舌,才給她們調(diào)解開?!?/p>
脣舌:1.猶口舌。指勸說、爭辯、交涉時的言語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規(guī)箴》:“ 漢武帝 乳母嘗於外犯事,帝欲申憲,乳母求救 東方朔 , 朔 曰:‘此非脣舌所爭?!薄秲号⑿蹅鳌返诙兀骸斑@番話,姑娘在屋里聽了個逼清,算省了 安老爺 的脣舌了?!?/p>
(2).指毀謗、挑撥的言詞。《漢書·陳湯傳》:“雖復破絶筋骨,暴露形骸,猶復制於脣舌,為嫉妒之臣所係虜耳?!?唐 韓愈 《祭郴州李使君文》:“遭脣舌之紛羅,獨陵晨而孤雊?!?五代 齊己 《行路難》詩之一:“未似是非脣舌危,闇中潛毀平人骨。”
(3).比喻口才或議論?!稘h書·樓護傳》:“ 護 字 君卿 ,為人短小,精辯,議論常依名節(jié),聽之者皆竦。與 谷永 俱為五侯上客, 長安 號曰‘ 谷子云 筆札, 樓君卿 脣舌’。”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論說》:“ 杜欽 文辨, 樓護 脣舌。”
入耳
入耳 (rù ěr) 悅耳;中聽 pleasant to the ear 不堪入耳怓怓
形容喧嘩、爭吵?!对姟ご笱拧っ駝凇贰耙灾攼菒F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惽怓者,其人好鄙爭,惽惽怓怓然?!?明 劉基 《<照玄上人詩集>序》:“惽惽怓怓,此倡彼和?!?/p>
戴表元名句,春日城南聞禽鳥聲喧甚為賦二十二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