勸農(nóng)文字不怪奇,知道尚書愁我饑
出自宋代楊萬里《和余處恭尚書清涼寺勸農(nóng)》:
石城諸峰入天關(guān),曾隨騎吹經(jīng)行遍。
梅花換歲初不驚,驚報行春再出城。
官甑晨炊云子玉,兵廚夜壓秦淮綠。
尚書親餉老農(nóng)夫,塞道夫須兼獨速。
勸農(nóng)文字不怪奇,知道尚書愁我饑。
有如山農(nóng)出南溪,老穉隨觀韓退之。
叟攜群穉穉扶叟,一生只識茅柴酒。
尚書賜酒誰得嘗,瓦盆滿引無升斗。
今年好風來自東,五風十雨堯日同。
尚書歸取作相公,當寄豐年書一封。
注釋參考
勸農(nóng)
(1).鼓勵農(nóng)耕?!妒酚洝ば⑽谋炯o》:“農(nóng),天下之本,務莫大焉。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,是為本末者毋以異,其於勸農(nóng)之道未備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じ咛寐鳌罚骸笆且缘鄹詣褶r(nóng),后桑以成服,所以昭事上帝,告虔報施也?!?鄭觀應 《盛世危言·墾荒》:“ 中國 伊古以來,以農(nóng)桑為本,內(nèi)治之道,首在勸農(nóng)?!?/p>
(2).古代政府官員在春夏農(nóng)忙季節(jié),巡行鄉(xiāng)間,勸課農(nóng)桑,稱勸農(nóng)。 宋 周密 《癸辛雜識前集·吳興園圃》:“郡守每歲勸農(nóng)還,必於此艤舟宴焉。” 元 張壽卿 《紅梨花》第三折:“我如今待要下鄉(xiāng)勸農(nóng)去也,則怕那秀才上朝應舉去的忙,等不的我回來?!?/p>
(3).官名。古代負責鼓勵督促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的官吏。 晉 束晳 《勸農(nóng)賦》:“惟百里之置吏,各區(qū)別而異曹;考治民之賤職,美莫當乎勸農(nóng)。”參見“ 勸農(nóng)使 ”。
文字
文字 (wénzì) 記錄語言的符號,如漢字、拉丁字母。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在“瑯琊山刻石”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characters;script 倉頡之初作書,蓋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,其后形聲相益,即謂之字。文者物象之本,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。——《說文解字敘》 文章;作文 writing 文字通順 語言的書面形式,如漢文、俄文 written language 文書;公文 documents 行文字 密信 secret letter 得此文字不怪
(1).不怪異。 唐 陸龜蒙 《怪松圖贊》:“嗚呼!木病而后恠,不怪不能圖其真?!?/p>
(2).不責備;不埋怨。《照世杯》卷二:“ 徐管家 道:‘相公不怪,怎敢動勞!’” 洪深 《申屠氏》第二本:“他們不怪自己任情妄為,自尋羞辱,反遷怒 申屠雄 。”
知道
知道 (zhīdao) 通曉天地之道,深明人世之理 know 聞一言以貫萬物,謂之知道?!豆茏印? 認識道路 know road 今得遣歸,既不知道,不能獨行,為我得一伴否?——晉· 干寶《搜神記》 曉得,謂對事物有所了解、認識 know;realize;be aware of 知道了發(fā)生過的情況尚書
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匯編?!吧小奔础吧稀?《尚書》意即上古之書。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,傳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補充進去的,如《堯典》、《皋陶謨》、《禹貢》等。西漢初存二十八篇,用當時通行文字書寫,即《今文尚書》。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丘住屋壁中發(fā)現(xiàn)的《古文尚書》,已佚。東晉梅賾(一作梅頤、枚頤)又偽造《古文尚書》。后來《十三經(jīng)》中的通行本,即《今文尚書》與梅氏偽書的合編,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,至清漸成定論。今文各篇內(nèi)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,如《盤庚》反映商代奴隸社會的情況、《禹貢》記述戰(zhàn)國時黃河、長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Shang Shu 尚書 (shàngshū) 中國古代官名。執(zhí)掌文書奏章。作為官名,始置于戰(zhàn)國時,或稱“掌書”。秦為少府屬官,漢武帝提高皇權(quán),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,地位逐漸重要。后各朝均有設置,清代相沿不改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,此悉貞良死節(jié)之臣,愿陛下親之信之。——三國蜀· 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上書乞骸骨,征拜尚書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minister (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) 兵部尚書楊萬里名句,和余處恭尚書清涼寺勸農(nóng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