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分邑里四人居,水洊源流萬頃余
出自唐代李乂《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八章》:
星分邑里四人居,水洊源流萬頃余。
魏國君王稱象處,晉家藩邸化龍初。
青蒲暫似游梁馬,綠藻還疑宴鎬魚。
自有神靈滋液地,年年云物史官書。
注釋參考
星分
(1).謂以天上的星宿劃分地上的區(qū)域。 晉 左思 《蜀都賦》:“九土星分,萬國錯(cuò)跱?!?/p>
(2).謂星散。《魏書·崔浩傳》:“大軍卒至,必驚駭星分,望塵奔走。”《舊唐書·張仲武傳》:“威略火烈,胡馬星分?!?/p>
分星。我國古天文學(xué)稱與某國或某地域相對(duì)應(yīng)的星宿?!稘h書·地理志下》:“及《詩·風(fēng)》 陳 鄭 之國,與 韓 同星分焉?!?南朝 宋 顏延之 《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(zhǎng)沙》詩:“獨(dú)靜闕偶坐,臨堂對(duì)星分。” 唐 劉禹錫 《連州刺史廳壁記》:“此郡於天文與 荊州 同星分。”
邑里
(1).鄉(xiāng)里。《墨子·尚賢中》:“凡所使治國家,官府,邑里,此皆國之賢者也?!?宋 陳師道 《<茶經(jīng)>序》:“上自宮省,下迨邑里,外及戎夷蠻狄,賓祀燕享,預(yù)陳於前,山澤以成市,商賈以起家?!?清 俞蛟 《夢(mèng)廠雜著·李少白傳》:“ 李杜 ,字 少白 ,與余同邑里?!?/p>
(2).指鄉(xiāng)里的人民。《呂氏春秋·誣徒》:“歸則愧於父母兄弟,出則慙於知友邑里?!薄逗鬂h書·朱暉傳》:“自去 臨淮 ,屏居野澤,布衣蔬食,不與邑里通?!?清 歸莊 《噫嘻》詩之二:“虜方逼斷髮,邑里盡夷蠻。”
(3).鄉(xiāng)貫;籍貫。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邑里》:“昔《五經(jīng)》、諸子,廣書人物,雖氏族可驗(yàn),而邑里難詳?!?清 陳鳣 《對(duì)策》卷二:“其所敘邑里世系,又詳且悉矣。”
四人
四民。 唐 李白 《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》:“公酌以釣道,和之琴心,於是安四人,敷五教。”《資治通鑒·后唐明宗天成四年》:“農(nóng)於四人之中,最為勤苦?!?胡三省 注:“士農(nóng)工商,是謂四民。 唐 避 太宗 諱,率謂民為人?!痹敗?四民 ”。
源流
源流 (yuánliú) 水的本源和支流 origin and development 順澗爬山,直到源流之處。——《西游記》 ;借指事物的起源和發(fā)展 料應(yīng)必遇知音者,說破源流萬法通?!段饔斡洝?h3>萬頃(1).百萬畝。百畝為一頃?!豆茏印ま穸取罚骸鞍俪藶楦锶f頃為戶。”
(2).常用以形容面積廣闊。 南朝 梁 任昉 《齊竟陵文宣王行狀》:“淵然萬頃,直上千仞。” 宋 楊萬里 《過金沙洋望小?!吩姡骸绊汈M眼賈胡舩,萬頃一碧波黏天?!薄秲号⑿蹅鳌返诙幕兀骸暗父缸鞴?,子作狀元,給我掙下萬頃莊田?!?艾青 《在浪尖上》詩:“你在萬里晴空下,寧靜地注視著萬頃波濤。”
李乂名句,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八章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