斫卻婆娑林,永斷寒蟾跧
出自宋代項(xiàng)安世《中秋不見月》:
重云閟佳月,世謂天公慳。
一年待一夕,一夕阻開顏。
持此窺大爐,何如管中斑。
兩輪駕宇宙,萬世浩相關(guān)。
不知幾中秋,來往于其間。
中間一晦明,瑣細(xì)不足刪。
惟應(yīng)一樽酒,慰此清夜閒。
閒譏月姊懶,醉罵云師頑。
客去我自寐,悠然夢(mèng)高攀。
斫卻婆娑林,永斷寒蟾跧。
注釋參考
婆娑
婆娑 (pósuō) 形容盤旋和舞動(dòng)的樣子 wirl,dance 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。——《詩·陳風(fēng)·東門之枌》。毛傳:“婆娑,舞也?!? 枝葉紛披的樣子 have luxuriant foliage;be a mass of branches and leaves寒蟾
指月亮。傳說月中有蟾,故稱。 唐 劉禹錫 《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(zhèn)改月偶書所懷二十二韻》:“管弦喧夜景,燈燭掩寒蟾?!?宋 張銑 《玉樹后庭花》詞之二:“青驄一騎來飛鳥,靚妝難好,至今落日寒蟾,照 臺(tái)城 秋草。”
項(xiàng)安世名句,中秋不見月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