挎里金龜重,榮先密印崇
出自唐代朱長文《奉送中散使君提舉崇禧觀》:
方面威名久,朝端聞望隆。
需章祈玉陛,寶詔與琳宮。
睿獎均勞逸,高情保始終。
他年黃發(fā)老,清世紫芝翁。
跡放風(fēng)波外,心安夢幻中。
身輕隨壽鶴,目極送冥鴻。
祖帳群公集,啼嬰萬俗同。
何緣留召父,無路達(dá)堯聰。
挎里金龜重,榮先密印崇。
高堂羅俎豆,幽徑鏟蒿蓬。
趁健歌歸去,因閑味道沖。
謝庭常有慶,越橐任令空。
醉帽欹華月,吟髭動好風(fēng)。
翠虬喬木老,錦障海棠紅。
平昔高軒過,深嗟陋巷窮。
噓枯言不絕,推轂賜嘗蒙。
載酒要彭澤,名鄉(xiāng)表鄭公。
量材如斷木,荷德重維崧。
耆俊方圖任,明廷正納忠。
劇藩如擇將,猶恐起宗工。
注釋參考
金龜
(1).黃金鑄的龜紐官印。 漢 代皇太子、列侯、丞相、大將軍等所用。見《漢官儀》卷下、《漢舊儀補遺》卷上。后泛指高官之印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王仲宣誄》:“金龜紫綬,以彰勛則?!?唐 盧照鄰 《失群雁》詩:“金龜全寫 中牟 印,玉鵠當(dāng)變 萊蕪 釜。” 元 薩都剌 《再贈李溉之學(xué)士》詩:“笑擲金龜上酒船,不須圖像在 凌煙 ?!?唐 權(quán)德輿 《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》詩:“角巾華髮忽自遂,命服金龜君更與?!?明 沉鯨 《雙珠記·西市認(rèn)母》:“珮玎咚,腰掛金龜,近天顏,談道經(jīng)幃?!?/p>
(2). 唐 代官員的一種佩飾。 唐 初,內(nèi)外官五品以上,皆佩魚袋。 武后 天授 元年,改內(nèi)外官佩魚為佩龜。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,四品用銀飾,五品用銅飾。 中宗 初罷龜袋,復(fù)佩魚。
(3).指所佩雜玩之物。 唐 李白 《對酒憶賀監(jiān)》詩序:“太子賓客 賀公 ,於 長安 紫極宮 一見余,呼余為‘謫仙人’,因解金龜,換酒為樂?!?王琦 注:“金龜蓋是所佩雜玩之類,非 武后 朝內(nèi)外官所佩之金龜。” 明 何景明 《過寺中飲贈張元德侍御》詩:“腰下金龜在,明朝付酒壚?!?明 徐渭 《賀知章乞鑒湖一曲圖》詩:“幸有雙眸如 鏡水 ,一逢 李白 解金龜?!?/p>
密印
(1).即蜜印。死后追贈官職所賜的蠟印?!稌x書·山濤傳》:“以 太康 四年薨,時年七十九。詔賜東園祕器、朝服一具、衣一襲、錢五十萬、布百匹,以供喪事,策贈司徒,密印紫綬,侍中貂蟬, 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,祭以太牢,諡曰‘康’。” 唐 劉禹錫 《彭陽侯令狐氏先廟碑》:“先夫人亦四徙封,密印累累,邦族聳慕?!卑?,“蜜印”古籍多訛為“密印”。
(2).佛教語。諸佛菩薩各有本誓,為標(biāo)志此本誓,以兩手十指結(jié)種種之相,是為印象印契,故云“印”;其理趣深奧秘密,故云“密”。密宗多修密印法門,以身、口、意“三密相應(yīng)”,手結(jié)印,心觀想,口持咒,以求證佛果?!洞笕战?jīng)·密印品》:“身分舉動住止,應(yīng)知皆是密??;舌相所轉(zhuǎn)眾多言語,應(yīng)知皆是真言?!?/p>
(3).佛教禪宗指 達(dá)摩 西來所傳的直指人心的“心印”。此“心印”為“教外別傳”,故稱“密”。 清 龔自珍 《最錄天臺傳佛心印記》:“其曰傳佛心印何也? 達(dá)摩 之東,此方人爭言西土二十八祖佩佛密印……且曰:‘佛果有密印歟?教外果有別傳歟?’”
朱長文名句,奉送中散使君提舉崇禧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亂斗吃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