銖衣飄搖俱梵相,珠纓垂裊穿淮蠙
出自宋代樓鑰《次韻雷知院觀音詩因敘家中銅像之詳》:
鼻祖家住江東邊,推擇為吏心靜淵。
朝朝趨邑過圮上,時見暗磧光煜然。
平時奉佛心至謹,建立塔廟崇諸天。
試令便介識所在,退公始得來其前。
揮鉏去沙若有物,微見銅像傷其顛。
須臾眾覩全體見,端嚴相好巧且堅。
迎歸供養(yǎng)備精潔,我家舊物猶青氈。
銖衣飄搖俱梵相,珠纓垂裊穿淮蠙。
雖非丈六黃金身,他處像設無能先。
不知何人妙陶冶,底用五色增華妍。
自茲累葉永為寶,如以衣缽更相傳。
是時承平最盛際,正是景德咸平間。
畫工難貌天入妙,劫風不動神光圓。
益知佛教來已遠,遍滿震旦尊金仙。
慈悲無量應成禱,影響若與人周旋。
耳則聞音目可觀,此有妙理誰能詮。
寶光燄燄擁身后,貝花葉葉俱成全。
頂戴天冠工莫及,中有一佛立不偏。
有孫是為鄉(xiāng)先生,決科衣冠遂蟬聯(lián)。
大父持喪久廬墓,曾以此事形碑鐫。
起身月卿出為君,殿上寤主以一言。
易守鄉(xiāng)邦凡五年,寵光赫奕當政宣。
移至湖心值兵燬,精廬灰滅因亡焉。
初聞諸父話遺跡,興嘆欲見無因緣。
揚州伯父初賦歸,慨念孝感如參騫。
零丁以十萬錢,里巷響應慶愈綿。
木要先為小臺殿,居以古像□□旃。
后人事之加篤敬,日裊香篆長蜿蜒。
衰宗幸有此奇特,信知福利非唐捐。
安得東歸奉香火,晏坐終老甘三椽。
注釋參考
銖衣
傳說神仙穿的衣服。重量只有數(shù)銖甚至半銖。因用以形容極輕的分量,如舞衫之類。 唐 賈至 《贈薛瑤英》詩:“舞怯銖衣重,笑疑桃臉開?!?遼 趙長敬 《玉石觀音唱和詩》:“燒殘灰刼無凋朽,拂盡銖衣任往來?!?清 錢謙益 《大梁周氏金陵壽燕序》:“兜率之銖衣,一百歲而一拂?!?/p>
飄搖
飄搖 (piāoyáo) 以不穩(wěn)或不受控制的方式移動;在空中隨風搖動 sway;shake;totter 有風既作飄搖之態(tài),無風亦呈裊娜之姿?!鳌?李漁《閑情偶寄·種植部》梵相
(1).佛菩薩等清凈莊嚴之相?!度圃姟肪戆宋逡惠d 吳越 僧《武肅王有旨石橋設齋會進一詩》之四:“羅漢攀枝呈梵相,巖僧倚樹現(xiàn)真形?!?宋 吳曾 《能改齋漫錄·事始二》:“天下寺立觀音像,蓋本於 唐文宗 好嗜蛤蜊。一日,御饌中有擘不開者,帝以為異。因焚香祝之,乃開。即見菩薩形,梵相具足。” 元 吳萊 《夕泛海東尋梅岑山觀音大士洞》詩之三:“天香固遙聞,梵相俄一瞥?!?/p>
(2).泛指佛像。 元 柳貫 《三月十日觀南安趙使君所藏書畫古器物》詩:“庭光古佛出梵相,滿月在水蓮生趺?!?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精塑佛像》:“﹝ 劉元 ﹞又從 阿尼哥 國公學西天梵相,神思妙合,遂為絶藝?!?清 李斗 《揚州畫舫錄·新城北錄中》:“中供大佛三座。旁列梵相,或衣云衲,倚竹杖,橫梵書貝帙;或抱膝聳肩,狀若鬼王。”
珠纓
(1).串珠的纓絡,常作冠紐,頭飾。 晉 石崇 《王明君詞》:“哀鬱傷五內(nèi),泣淚濕珠纓?!?唐 戴叔倫 《白苧詞》:“新裁白苧勝紅綃,玉佩珠纓金步搖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三回:“許多宮妝侍女……簇擁著兩位珠纓蔽面的女神下車?!?/p>
(2).喻指晶瑩成串之物。 宋 陸游 《蟠龍瀑布》詩:“遠望紛珠纓,近觀轉雷霆?!贝酥赋纱乃椤?/p>
(3).喻指穿戴華貴的人。 明 何景明 《白紵歌》:“珠纓列座瓊筵開, 秦 箏慷慨 趙 瑟哀?!?/p>
樓鑰名句,次韻雷知院觀音詩因敘家中銅像之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人類滑道跑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