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安石《自訟》:
孔子見南子,子路為不怡。
欲從公山氏,勃郁見色辭。
道如天之蒼,萬物不能緇。
弟子尚不信,況余乏才資。
明知古人仁,語默各有時。
茍出不自慎,果為聽者疑。
白圭尚有磨,駟馬猶能追。
一言成不智,雖悔欲何為。
彼狂上古杳默無人聲,日月不忒山川平。
人與鳥獸相隨行,祖孫一死十百生。
萬物不給乃相兵,伏羲畫法作后程。
漁蟲獵獸寬群爭,勢不得已當經(jīng)營。
非以示世為聰明,方分類別物有名。
夸賢尚功列恥榮,蠱偽日巧雕元精。
至言一出眾輒驚,上智閉匿不敢成。
因時就俗救刖黥,惜哉彼狂以文鳴。
強取色樂要聾盲,震蕩沈濁終無清。
詼詭徒亂圣人氓,豈若泯默死蠶耕。
注釋參考
明知
明知 (míngzhī) 知道得很清楚 be fully aware;know perfectly well 明知故問古人
古人 (gǔrén) 泛指前人,以區(qū)別于當世的人 the ancients;one who has passed away語默
(1).亦作“ 語嘿 ”。謂說話或沉默。語本《易·繫辭上》:“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,或默或語。” 南朝 陳 張正見 《白頭吟》:“語默妍媸際,浮沉毀譽中?!?唐 白居易 《唐故撫州景云寺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》:“自生至滅,隨跡示教,行止語嘿,無非佛事。” 秦牧 《藝海拾貝·<哲人·小孩>》:“有一些優(yōu)秀的作品,你在閱讀的時候,覺得那個作家仿佛就在眼前,他的思想感情,他的動靜語默,他的聲音笑貌,仿佛可以觸摸似的?!?/p>
(2).喻指出仕或隱居。 晉 陶潛 《命子》詩:“時有語默,運因隆窊。” 逯欽立 注:“語默,出處。”《南史·張裕傳》:“是以披聞見,掃心胸,述平生,論語默?!?唐 陳子昂 《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》詩:“而我獨蹭蹬,語默道猶懵?!?/p>
有時
(1).有時候。表示間或不定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序》:“天有時以生,有時以殺;草木有時以生,有時以死。” 唐 張喬 《滕王閣》詩:“疊浪有時有,閒云無日無?!薄抖膛陌阁@奇》卷十一:“ 滿生 心里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,卻也有時念及,心上有些遣不開。” 周而復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二三:“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游樂場帶到另一個游樂場,有時坐下來看一陣,有時站在那里停一會。”
(2).謂有如愿之時。 唐 李白 《行路難》詩之一:“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海?!?唐 劉云 《婕妤怨》詩:“秋扇尚有時,妾身永微賤!”
王安石名句,自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