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君形影分胡越,玉枕終年對(duì)離別
出自唐代姚氏月華《相和歌辭。怨詩(shī)二首》:
春水悠悠春草綠,對(duì)此思君淚相續(xù)。
羞將離恨向東風(fēng),理盡秦箏不成曲。
與君形影分胡越,玉枕終年對(duì)離別。
登臺(tái)北望煙雨深,回身泣向寥天月。
注釋參考
形影
(1) [(of an object) form and shadow]∶物體和身影
形影不離
(2) [a person's sillouette]∶身體的影子
她的形影不時(shí)地出現(xiàn)在他的腦海中
詳細(xì)解釋(1).人的形體與影子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交際》:“若乃輕合而不重離,易厚而不難薄,始如形影,終為參辰?!?宋 趙彥衛(wèi) 《云麓漫鈔》卷十一:“余又於 左 氏二書參焉,若形影然,而世人往往攘臂於其間。” 清 沉復(fù) 《浮生六記·閨房記樂》:“自此耳鬢相磨,親同形影,愛戀之情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。”
(2).影蹤;跡象?!盾髯印ざY論》:“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狀乎無形影,然而成文?!?明 袁宏道 《致沉廣乘書》:“唯有一段沒證見的是非,無形影的風(fēng)波,青岑可浪,碧??蓧m,往往令人趨避不及,逃遁無地,難矣,難矣!” 老舍 《駱駝祥子》十九:“看著香火的跳動(dòng),他假裝在火苗上看見了一些什么形影,心中便禱告著。”
胡越
(1). 胡 與 越 。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。 漢 鄒陽 《上書吳王》:“臣聞 秦 倚 曲臺(tái) 之宮,懸衡天下,畫地而人不犯,兵加 胡 越 ?!?宋 司馬光 《言施行封事上殿札子》:“ 漢武帝 詳延特起之士,待以不次之位,終獲其用,威加 胡 越 ?!?清 姚鼐 《詠古》之二:“ 秦皇 服 胡 越 ,六合歸懸衡。”后亦泛指異族。 清 夏燮 《中西紀(jì)事·剿撫異同》:“而聽該酋置館,雜居齊齒,胡越橫行輦轂,羌夷布滿街衢,自古及今,實(shí)所未聞。”
(2). 胡 地在北, 越 在南,比喻疏遠(yuǎn)隔絕。《淮南子·俶真訓(xùn)》:“六合之內(nèi),一舉而千萬里。是故自其異者視之,肝膽胡越,自其同者視之,萬物一圈也?!?高誘 注:“肝膽喻近,胡越喻遠(yuǎn)?!?唐 白居易 《與微之書》:“況以膠漆之心,置於胡越之身,進(jìn)不得相合,退不能相忘。” 宋 歐陽修 《與王懿敏公書》之一:“人生聚散,憂患百端,相見何時(shí)?況開年決求南去,遂益為胡越也?!?明 孫梅錫 《琴心記·相如倦游》:“當(dāng)時(shí)已慚裾曳,何況飄蓬,轉(zhuǎn)眼又成胡越。”
(3).比喻敵人或?qū)α㈥P(guān)系。 宋 蘇軾 《韓愈論》:“儒墨之相戾,不啻若 胡 越 ,而其疑似之間,相去不能以髮,宜乎 愈 之以為一也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內(nèi)閣三·冢宰避內(nèi)閣》:“ 孫富平 與 新建 各結(jié)強(qiáng)援,相攻若 胡 越 ,而閣部成兩訟場(chǎng)矣。”
玉枕
(1).玉制或玉飾的枕頭。亦用作瓷枕、石枕的美稱。《晉書·王澄傳》:“ 澄 左右有二十人,持鐵馬鞭為衛(wèi), 澄 手甞捉玉枕以自防,故 敦 ( 王敦 )未之得發(fā)?!?唐 胡曾 《車遙遙》詩(shī):“玉枕夜殘魚信絶,金鈿秋盡雁書遙?!?宋 李清照 《醉花陰》詞:“玉枕紗廚,半夜涼初透?!?明 陳子龍 《少年游·春情》詞:“玉枕寒深,冰綃香淺,無計(jì)與多情。”
(2).指玉枕骨。《舊唐書·方伎傳·袁天綱》:“ 天綱 曰:‘ 馬侍御 伏犀貫?zāi)X,兼有玉枕,又背如負(fù)物,當(dāng)富貴不可言?!?/p>
(3).見“ 玉枕穴 ”。
年對(duì)
1.春聯(lián)。陰歷新年用紅紙寫成貼在門上的聯(lián)語。離別
離別 (líbié) 暫時(shí)或永久離開 leave;be away from;part from 我離別故鄉(xiāng)已經(jīng)兩年了 分手,分開 disperse;separate姚氏月華名句,相和歌辭。怨詩(shī)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打方塊20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