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牛殳《琵琶行》
何人劚得一片木,三尺春冰五音足。一彈決破真珠囊,
迸落金盤聲斷續(xù)。飄飄飖飖寒丁丁,蟲豸出蟄神鬼驚。
秋鴻叫侶代云黑,猩猩夜啼蠻月明。潏潏汩汩聲不定,
胡雛學漢語未正。若似長安月蝕時,滿城敲鼓聲噒噒。
青山飛起不壓物,野水流來欲濕人。傷心憶得陳后主,
春殿半酣細腰舞。黃鶯百舌正相呼,玉樹后庭花帶雨。
二妃哭處山重重,二妃沒后云溶溶。夜深霜露鎖空廟,
零落一叢斑竹風。金谷園中草初綠,石崇一弄思歸曲。
當時二十四友人,手把金杯聽不足。又似賈客蜀道間,
千鐸萬磬鳴空山。未若此調呦呦兮啁啁,嘈嘈兮啾啾。
引之于山,獸不能走。吹之于水,魚不能游。
方知此藝不可有,人間萬事憑雙手。若何為我再三彈,
送卻花前一尊酒。
注釋參考
潏潏
水涌出貌。 唐 羅隱 《野狐泉》詩:“潏潏寒光濺路塵,相傳妖物此潛身?!?清 金農 《吉祥寺泉上十韻》:“潏潏靈液華,涓涓連珠演?!?/p>
汩汩
(1).象聲詞。形容水或其他液體流動的聲音?!段倪x·木華<海賦>》:“崩云屑雨,浤浤汩汩?!?李善 注:“浤浤汩汩,波浪之聲也?!?元 康進之 《李逵負荊》第二折:“那老兒拿起瓢來,揭開蒲墩,舀一瓢冷酒來,汩汩的嚥了?!薄独蠚堄斡洝返谌兀骸俺刂辛魉?,汩汩有聲?!?丁玲 《阿毛姑娘》:“柔嫩的聲音,夾在鳥語中,夾在溪山的汩汩中,響徹了這山坳。”
(2).盛貌。 唐 寒山 《詩》之八八:“不肯信受 寒山 語,轉轉倍加業(yè)汩汩。直待斬首作兩段,方知自身奴賤物?!?唐 元結 《咸池》詩:“至德汩汩兮,順之以先?!薄缎绿茣⒆有蔷さ葌髻潯罚骸肮适ブ髻t臣,叛人佞子,善惡汩汩,有所未盡,可為永愾者矣?!?/p>
(3).沉沒;淪落。 晉 王羲之 《用筆賦》:“沒沒汩汩,若 濛 汜之落銀鉤;耀耀晞晞,狀扶桑之掛朝日?!薄缎绿茣な掅詡鳌罚骸笆?,娶 會稽 賀晦 女,僚婿 陸象先 ,宰相子,時為 洛陽 尉,已有名,士爭往交,而 嵩 汩汩未仕,人不之異?!?宋 林逋 《雜興》詩之二:“一壑等閑甘汩汩,五門平昔避炎炎?!?/p>
(1).水急流貌?!段倪x·枚乘<七發(fā)>》:“怳兮忽兮,聊兮慄兮,混汩汩兮?!?呂延濟 注:“混汩汩,相合疾流貌。” 唐 韓愈 《流水》詩:“汩汩幾時休,從春復到秋?!?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九章:“ 曉燕 閉著眼睛沒有說話,淚水順著她的臉頰汩汩而下。”
(2).比喻文思源源不斷或說話滔滔不絕。 唐 韓愈 《答李翊書》:“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,汩汩然來矣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谑兀骸肮硬虐?張金鳳 的一段始末因由……滔滔汩汩的告訴母親一遍?!?鄒韜奮 《患難馀生記》第一章:“不,他還有奇談汩汩而出?!?/p>
(3).動蕩不安貌。 唐 杜甫 《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》詩之一:“汩汩避羣盜,悠悠經十年?!?宋 王安石 《答王逢原書》:“不見已兩月,雖塵勞汩汩,企望盛德,何日忘之?” 清 方文 《寶筏禪堂贈大愚越塵二上人》詩之一:“汩汩風塵客,今宵借一枝?!?/p>
不定
不定 (bùdìng) 副詞,表示不肯定,后面常有表示疑問的詞或肯定和否定相疊的詞組 uncertainly indefinitely;indeterminably 一天他不定來多少次 我明天還不定去不去呢! 不穩(wěn)定 unsteady;drifting;fitful 方向不定的風 心神不定胡雛
(1). 胡 人小兒; 胡 人僮仆。 唐 岑參 《衛(wèi)節(jié)度赤驃馬歌》:“紫髯 胡 雛金剪刀,平明剪出三鬉高?!?唐 蘇郁 《詠和親》:“君王莫信和親策,生得 胡 雛虜更多?!?明 湯顯祖 《紫釵記·回求仆馬》:“不用吹簫《僮約》,結柳 奴星 ,有剪髮 胡 雛。好教你垂鞭接馬玉童扶,衣箱別有平頭護?!币嘀改贻p的外國人。 陳三立 《王木齋見過話海上舊游》詩:“輕雷初在樓臺外,閒數(shù)胡雛緩緩歸。”
(2).對 胡 人的蔑稱。亦特用為對 后趙 石勒 、 唐 安祿山 的蔑稱。《晉書·石勒載記上》:“年十四,隨邑人行販 洛陽 ,倚嘯 上東門 。 王衍 見而異之,顧謂左右曰:‘向者 胡 雛,吾觀其聲視有奇志,恐將為天下之患?!Y遣收之,會 勒 已去?!薄缎绿茣埦琵g傳》:“ 安祿山 初以 范陽 偏校入奏,氣驕蹇, 九齡 謂 裴光庭 曰:‘亂 幽州 者,此 胡 雛也。’” 唐 杜甫 《中夜》詩:“ 胡 雛負恩澤,嗟爾太平人?!?仇兆鰲 注:“負恩澤,追恨 祿山 ,蓋自 天寳 初而禍綿不息,致不能為太平之人也。” 宋 趙令畤 《侯鯖錄》卷六:“ 張巡 之守 睢陽 , 玄宗 已幸 蜀 , 胡 雛方熾,孤城勢蹙。” 明 劉基 《煌煌京洛行》詩:“妖星入太極, 胡 雛登御床?!?/p>
漢語
漢語 (Hànyǔ) 漢族的語言。構成漢藏語族的一個分支,其口語形式差別很大,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號直接體現(xiàn)詞意而與發(fā)音不相聯(lián)系的書面體系。主要方言分北方話、吳語、湘語、贛語、客家話、閩北話、閩南話和粵語等 Chinese牛殳名句,琵琶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