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紹曇《懷樗寮》:
半生魚佩解黃金,泉石郊坰得趣深。
幽興發(fā)時閑副墨,俗塵捐處靜觀心。
圣賢爐冶鎔聲色,妙密工夫鏗古今。
遐想蓮居馳夢遠(yuǎn),不應(yīng)輕易到瑤林。
注釋參考
幽興
(1).微奧的旨趣。
(2).幽雅的興味。 唐 裴迪 《木蘭柴》詩:“緣谿路轉(zhuǎn)深,幽興何時已。” 宋 葉適 《項君先有幽興堂其子木即以名庵》詩:“更欲添幽興,惟消桂幾枝?!?清 王貴一 《李三十六拙隱草堂》詩:“年年花事好,幽興獨徘徊?!?/p>
副墨
(1).指文字,詩文?!肚f子·大宗師》:“聞諸副墨之子?!?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云:“文字是翰墨為之,然文字非道,不過傳道之助,故謂之副墨。” 宋 范成大 《次韻知府王仲行尚書鹿鳴燕古風(fēng)》:“今晨梅驛動,副墨到衡宇。” 清 金農(nóng) 《訪韋隱君用良山居》詩:“兩朝耆碩遺風(fēng)邈,百氏菁華副墨傳?!?王國維 《<紅樓夢>評論》:“譬諸副墨之子,洛誦之孫,亦隨吾人之所好名之而已?!?/p>
(2).副本。 宋 葉紹翁 《四朝聞見錄·真文忠公謚議》:“候稍閒,搜索副墨,録以求教?!?清 阮元 《小滄浪筆談·山左金石志序》:“ 赤亭 亦有《益都金石志稿》,竝録之,得副墨?!眳⒁姟?副本 ”。
俗塵
(1).人間。 唐太宗 《謁并州大興國寺》詩:“對此留餘想,超然離俗塵?!?/p>
(2).世俗人的蹤跡。 唐 李頎 《題璿公山池》詩:“此外俗塵都不染,惟餘玄度得相尋?!?宋 司馬光 《邵興宗南園草盛不翦仆過而愛之為詩以贈》:“車馬不甚繁,門前無俗塵?!?清 納蘭性德 《淥水亭雜識》卷一:“ 元功 詩云……市朝甚邇俗塵遠(yuǎn),土產(chǎn)雖少人煙繁?!?/p>
(3).比喻世俗的偏見。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集·答<戲>周刊編者信》:“這回編者的對于主角 阿Q 所說的紹興話,取了這樣隨手胡調(diào)的態(tài)度,我看他的眼睛也是為俗塵所蔽的?!?/p>
觀心
觀察心性。佛教以心為萬法的主體,無一事在心外,故觀心即能究明一切事(現(xiàn)象)理(本體)?!妒欢T指要鈔》上:“蓋一切教行,皆以觀心為要?!?唐 施肩吾 《題景上人山門》詩:“水有青蓮沙有金,老僧於此獨觀心?!?宋 蘇轍 《諸子將筑室以畫圖相示》詩之三:“久爾觀心終未悟,偶然見道了無疑。” 清 龔自珍 《重輯六妙門序》:“五曰還,此門還是裂小網(wǎng),開佛知見曰裂大網(wǎng),還者非他,《覺意三昧》之觀,觀心是也?!?/p>
釋紹曇名句,懷樗寮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