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燕堂春夜》:
南樓紞紞下疏更,一點(diǎn)紗籠滿院明。
映月疏梅入簾影,讀書樨子隔窗聲。
呻吟藥裹身寧久?汛掃胡塵意未平。
草檄北征今二紀(jì),山城仍是老書生。
注釋參考
南樓
(1).在南面的樓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有《南樓中望所遲客》詩。 聞人倓 注:“ 靈運(yùn) 《游名山志》:‘ 始寧 又北轉(zhuǎn)一汀,七里,直指舍下園南門樓,自南樓百許步對(duì) 橫山 。’” 唐 杜甫 《登兗州城樓》詩:“東郡趨庭日,南樓縱目初?!?宋 陸游 《蝶戀花·離小益作》詞:“千里斜陽鐘欲暝,憑高望斷南樓信?!?/p>
(2).古樓名。在 湖北省 鄂城縣 南。又名 玩月樓 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 庾太尉 ( 庾亮 )在 武昌 ,秋夜氣佳景清,使吏 殷浩 、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樓 理詠。” 唐 李白 《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》詩:“清景 南樓 夜,風(fēng)流在 武昌 ?!卑?晉 武昌縣 ,為 武昌 郡治,即今 鄂城縣 。 唐 武昌縣 屬 鄂州 江夏郡 ,即今 武漢市 武昌 。 李白 所詠 南樓 ,實(shí)際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樓 。 宋 蘇軾 《九日次韻王鞏》:“聞道郎君閉東閣,且容老子上 南樓 。”
(3).古樓名。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黃鶴山 頂。一名 白云樓 ,又名 岑樓 。 清 乾隆 中毀, 畢沅 重修之。 宋 陸游 《入蜀記》:“二十七日,郡集於 南樓 ,在 儀門 之南 石城 上,一曰 黃鶴山 。制度閎偉,登望尤勝。 鄂州 樓觀為多,而此獨(dú)得江山之要會(huì), 山谷 所謂‘ 江 東 湖 北行畫圖, 鄂州 南樓天下無’是也?!?/p>
(4).古樓名。在 湖南 潭州 (今 長(zhǎng)沙市 )。 唐 杜甫 《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》詩:“暗度 南樓 月,寒深 北渚 云?!?仇兆鰲 注:“ 邵 注謂 南樓 在 武昌 。 顧 注謂 南樓 在 岳陽 。 廬 注據(jù) 柳子厚 《長(zhǎng)沙驛前南樓感舊》詩為證,是 南樓 即在 潭州 。”
(5).古樓名。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南。 唐 張九齡 嘗登此樓賦詩。 宋 張栻 重修,改名 曲江樓 。 宋 朱熹 《江陵府曲江樓記》:“ 敬夫 一日與客往而登焉……於是顧而嘆曰:‘此亦 曲江公 所謂 江陵郡 城 南樓 者邪!’”
(6).古樓名。在 廣西省 宜山縣 南,有 宋 黃庭堅(jiān) 所書《范滂傳》刻石。 宋 嘉熙 中毀去。參閱《明一統(tǒng)志》及《慶遠(yuǎn)府志》。
(7).古樓名。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。 明 西平侯 沐英 駐節(jié)此處,題曰“ 南樓 望遠(yuǎn)”, 劉有年 有記。
紞紞
擊鼓聲。 宋 歐陽修 《御街行》詞:“乳鷄酒燕,落星沉月,紞紞城頭鼓。” 元 黃溍 《重登云黃山》詩:“莫投僧所寰,鐘鏜鼓紞紞。” 清 陳維崧 《水龍吟·春夜聽鄰閨擊鼓》詞:“玉羅窗亞紅墻,飄來腰鼓黃昏鬧,騰騰紞紞,慢如琢玉,驟如懸瀑?!?/p>
一點(diǎn)
一點(diǎn) (yīdiǎn) 漢字的一種筆畫。常指書畫中的點(diǎn)畫 point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(shù)量 a little;a bit 做一點(diǎn)事 一方面,一部分 side 抓住一點(diǎn),不及其余 一小時(shí) a hour 下午一點(diǎn)紗籠
(1).紗制燈籠。 唐 白居易 《宿東亭曉興》詩:“溫溫土爐火,耿耿紗籠燭?!?宋 高觀國(guó) 《御街行·賦轎》詞:“歸來時(shí)晚,紗籠引道,扶下人微醉?!?元 張子堅(jiān) 《得勝令》曲:“錦衣搭白馬,紗籠照道行?!?清 納蘭性德 《生查子》詞:“獨(dú)夜背紗籠,影著纖腰畫?!?/p>
(2).謂以紗蒙覆貴人、名士壁上題詠的手跡,表示崇敬。典出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起自寒苦》:“ 王播 少孤貧,嘗客 揚(yáng)州 惠昭寺 木蘭院 ,隨僧齋飡。諸僧厭怠, 播 至,已飯矣。后二紀(jì), 播 自重位出鎮(zhèn)是邦,向之題已碧紗幕其上。 播 繼以二絶句曰:‘……二十年來塵撲面,如今始得碧紗籠。’”后用作詩文出眾的贊詞。 宋 劉過 《沁園春·題黃尚書夫人書壁后》詞:“記 東坡 賦就,紗籠素壁, 西山 句好,簾捲晴珠。” 清 李漁 《憐香伴·議遷》:“他日重來,駟馬難容。四壁佳篇,早著紗籠。” 寧調(diào)元 《柬蛻庵三什》詩之三:“偶栽紅豆便盈枝,仗汝紗籠壁上詞?!?/p>
(3).猶紗罩。舊時(shí)婚禮中新娘罩面的紗巾。 清 李漁 《風(fēng)箏誤·婚鬧》:“你們都迴避,好待我揭去紗籠看阿嬌?!薄短煊昊ā返谌兀骸暗軅冸m在來觀看,紗籠罩面怎分明?”
(4).馬來語saron的音譯。 東南亞 一帶用以圍裹身體的長(zhǎng)布,為服飾之一。 許杰 《兩個(gè)青年》:“那 馬來 人是披著純白的紗籠,紗籠的一端,從左邊的背部圍過右邊的頸際,再披了下來?!?/p>
(5).法語salon的音譯??蛷d。今多譯作“沙龍”。十七世紀(jì)末葉和十八世紀(jì) 巴黎 文人常接受貴族婦女的招待,在客廳集會(huì)。因指文人雅士的清談場(chǎng)所。 魯迅 《二心集·關(guān)于翻譯的通信》附J·K來信:“這種人物如果不徹底的脫胎換骨,始終只是‘紗籠’(salon)里的哈吧狗?!?瞿秋白 《普洛大眾文藝的現(xiàn)實(shí)問題》:“她想一腳跨進(jìn)摩登化的貴族廳堂--在所謂‘紗籠’里去和當(dāng)代名流‘較一日之短長(zhǎng)’。”
陸游名句,燕堂春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