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蘭移取遍中林,余地何妨種玉簪。
出自宋朝陸游《窗前作小土山蓺蘭及玉簪最後得香百合并種之》
方蘭移取遍中林,余地何妨種玉簪。
更乞兩叢香百合,老翁七十尚童心。
注釋參考
中林
林野?!对姟ぶ苣稀ね昧D》:“肅肅兔罝,施于中林?!?毛 傳:“中林,林中?!?馬瑞辰 通釋:“《爾雅》:‘牧外謂之野,野外謂之林。’中林猶云中野。” 三國 蜀 諸葛亮 《宅銘》:“跡逸中林,神凝巖端?!?唐 白居易 《及第后憶舊山》詩:“偶獻(xiàn)《子虛》登上席,卻吟《招隱》憶中林?!?明 宋登春 《秋日野望》詩:“聽鳥中林性,看云故國心?!?/p>
余地
余地 (yúdì) 空隙的地方,比喻言論或行動(dòng)中留下的可以回旋的地步 leeway;margin;room何妨
何妨 (héfáng) 為什么不 why not 何妨一試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might as well 你何妨試一試玉簪
玉簪 (yùzān) 用玉做成的簪子。也叫“玉搔頭” jade hairpin陸游名句,窗前作小土山蓺蘭及玉簪最後得香百合并種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九流三藏一時(shí)傾,萬軸光凌渤澥聲。作者:陸龜蒙作品:聞圓載上人挾儒書洎釋典歸日本
- 有酒無余愿,因閑得此心
- 不求綏嶺桃,寧美邛鄉(xiāng)蒟作者:李義府作品:招諭有懷贈(zèng)同行人(一作李乂詩)
- 由來枉死賢才事,消長相持勢自然
- 山人夸我謂如此,欲我詩之慚拙訥作者:文同作品:富春山人為予道其所獲石于江中者狀甚怪偉欲
- 見玉溪中,產(chǎn)玉芽。
- 時(shí)駕出河梁作者:徐陵作品:新亭送別應(yīng)令詩
- 非干眠警枕,自是惜名花作者:劉克莊作品: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
- 不信何花名茉莉,卻與農(nóng)家,白荳花相似
- 啼鳥驚人去,飛花過水香作者:釋智愚作品:次白云端和尚韻禮楊岐會(huì)禪師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