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轍《示資福諭老》:
幽居百無營,孤坐若假寐。
根塵兩相接,逆流就一意。
意念紛無端,中止不及地。
寂然了無覺,乃造真實(shí)際。
百川入滄溟,眾水皆一味。
止為潭淵深,動(dòng)作濤瀾起。
動(dòng)止初何心,及遇適然耳。
吾心未嘗勞。
萬物將自理。
注釋參考
未嘗
未嘗 (wèicháng) ——加在否定詞前面,構(gòu)成雙重否定;不是 have not 這未嘗不是一個(gè)好辦法 不曾 did not 終夜未嘗合眼 未嘗不嘆息?!T葛亮《出師表》 所未嘗行?!顿Y治通鑒·唐紀(jì)》 未嘗識書具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傷仲永》 未嘗有言。——明· 劉基《賣柑者言》蘇轍名句,示資福諭老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