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文珦《寄山中友人》:
聞道幽棲野思饒,徑無塵跡草蕭蕭。
長松架壑因?yàn)槲?,老櫸橫溪便作橋。
煮石未須閒水碓。
漱流何必棄風(fēng)瓢。
吾生更愛深居樂,定擬相從不待招。
注釋參考
長松
藥草名。服之可黑須發(fā)。 宋 蘇軾 《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?zhí)煊X》詩之一:“莫道長松浪得名,能教覆額兩眉青?!?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草一·長松》:“長松生古松下,根色如薺苨,長三五寸,味甘微苦,類人參,清香可愛。按 張?zhí)煊X 《文集》云: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,患大風(fēng),眉髮俱墮,哀苦不堪。忽遇異人,教服長松,示其形狀。 明 採服之,旬餘毛髮俱生,顏色如故。”
因?yàn)?/h3>因?yàn)?(yīnwèi) 連詞。表示原因或理由 because;for;on account of 因?yàn)楣ぷ餍枰?他很樂意去了
釋文珦名句,寄山中友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