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孫應(yīng)時《送史冊步知池洲》:
人地維垣后,功名治郡初。
細(xì)尋循吏傳,少輟子云書。
鈴合間無奈,江山興有余。
由來形勝地,保障定何如。
注釋參考
人地
(1).品學(xué)門第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雅量》:“ 王東亭 為 桓宣武 主簿,既承藉有美譽(yù),公甚欲其人地為一府之望?!薄赌鲜贰ね跞趥鳌罚骸?融 躁于名利,自恃人地,三十內(nèi)望為公輔。”《舊唐書·高士廉傳》:“奬鑒人倫,雅諳姓氏,凡所署用,莫不人地俱允。”
(2).指當(dāng)?shù)氐娜伺c當(dāng)?shù)氐那闆r。參見“ 人地生疏 ”。
維垣
《詩·大雅·板》:“價(jià)人維藩,大師維垣?!?毛 傳:“垣,墻也?!?鄭玄 箋:“大師,三公也?!贝?,通“ 太 ”。后因以“維垣”為太師之代稱。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一:“ 魯公 拜維垣,親客來賀。公略無德色,且笑語猶常時?!本S垣,一本作“ 太師 ”。 宋 王明清 《揮麈后錄》卷十一:“ 紹興 丁卯歲, 明清 從 朱三十五丈 希真 乞先人文集序引,文既成矣,其中有云:‘公受今維垣 益公 深知,倚用而不及?!?/p>
名治
1.刑名之治,法治。孫應(yīng)時名句,送史冊步知池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