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(yuǎn)猷來象魏,霈澤過番禺
出自唐代權(quán)德輿《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》:
文行蘊良圖,聲華挹大巫。
掄才超粉署,駁議在黃樞。
自得環(huán)中辨,偏推席上儒。
八音諧雅樂,七轡騁康衢。
密侍仝鏘珮,雄才本棄繻。
爐煙霏瑣闥,宮漏滴銅壺。
舊友雙魚至,新文七義敷。
斷金揮麗藻,比玉詠生芻。
交辟嘗推重,單辭忽受誣。
風(fēng)波疲賈誼,岐路泣楊朱。
溟漲前程險,炎荒旅夢孤。
空悲鳶跕水,翻羨雁銜蘆。
故國方迢遞,羈愁自郁紆。
遠(yuǎn)猷來象魏,霈澤過番禺。
盡室扁舟客,還家萬里途。
索居因仕宦,著論擬潛夫。
帆席來應(yīng)駛,郊園半已蕪。
夕陽尋古徑,涼吹動纖枯。
憶昔同驅(qū)傳,忘懷或據(jù)梧。
幕庭依古剎,緡稅給中都。
瓜步經(jīng)過慣,龍沙眺聽殊。
春山嵐漠漠,秋渚露涂涂。
孰謂原思病,非關(guān)寧武愚。
方看簪獬豸,俄嘆縶騊駼。
芳訊風(fēng)情在,佳期歲序徂。
二賢歡最久,三益義非無。
柏悅心應(yīng)爾,松寒志不渝。
子將陪禁掖,亭伯限江湖。
交分終推轂,離憂莫向隅。
分曹日相見,延首憶田蘇。
注釋參考
遠(yuǎn)猷
長遠(yuǎn)的打算;遠(yuǎn)大的謀略。語出《書·康誥》:“顧乃德,遠(yuǎn)乃猷?!?孔 傳:“遠(yuǎn)汝謀,思為長久?!薄度龂尽の褐尽っ鞯奂o(jì)論》:“而遽追 秦皇 、 漢武 ,宮館是營,格之遠(yuǎn)猷,其殆疾乎?!薄稌x書·汝南王亮傳》:“大司馬、 汝南王 亮 體道沖粹,通識政理……將憑遠(yuǎn)猷,以康王化。” 明 吳易 《少保戚公繼光》詩:“遠(yuǎn)猷振華夏,定策為周防?!敝袊焚Y料叢刊《辛亥革命·立憲紀(jì)聞》:“遠(yuǎn)猷辰告,始于出使諸公,繼之者乃有樞臣疆吏?!?/p>
象魏
(1).古代天子、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筑,亦叫“闕”或“觀”,為懸示教令的地方?!吨芏Y·天官·太宰》:“正月之吉,始和,布治于邦國都鄙,乃縣治象之灋于象魏,使萬民觀治象,挾日而斂之?!?鄭玄 注引 鄭司農(nóng) 曰:“象魏,闕也。” 賈公彥 疏:“ 鄭司農(nóng) 云:‘象魏,闕也’者, 周公 謂之象魏,雉門之外,兩觀闕高魏魏然, 孔子 謂之觀?!?唐 楊炯 《少室少姨廟碑》:“太微營室,明堂布政之宮;白獸蒼龍,象魏懸書之法。” 清 錢謙益 《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陸化熙授承德郎》:“參報待以削草,象魏用為縣書。”
(2).借指宮室,朝廷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漢過》:“云觀變?yōu)楹弥?,象魏化為虎豹之蹊?!薄赌淆R書·高帝紀(jì)上》:“入兵萬乘之國,頓戟象魏之下。” 宋 蘇軾 《上太皇太后賀正表》:“臣職守江湖,心馳象魏。天威咫尺,想聞清蹕之音。” 清 顧炎武 《雒陽》詩:“象魏云常紫, 龍池 水自清?!?/p>
霈澤
(1).雨水。 唐 杜甫 《大雨》詩:“風(fēng)雷颯萬里,霈澤施蓬蒿?!?宋 蘇軾 《祭常山神文》:“若時賜霈澤,驅(qū)攘蟲災(zāi),以完我西成之資。” 清 孫枝蔚 《插秧》詩:“皇天憫老農(nóng),霈澤滿前溪?!?/p>
(2).喻恩澤。 唐 李嘉祐 《江湖秋思》詩:“共望 漢 朝多霈澤,蒼蠅早晚得先知?!?宋 范仲淹 《鄧州謝上表》:“迺宣霈澤,以安黎元。” 明 方孝孺 《郊祀頌》:“霈澤是施,大賚是庸?!?/p>
(3).特指對罪犯的恩赦。 唐 元稹 《彈奏劍南東川節(jié)度使?fàn)睢罚骸八鸽m經(jīng)霈澤,莊田須有所歸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真宗天禧元年》:“方合正典刑,而遽逢霈澤?!?/p>
番禺
番禺 (Pānyú) 縣名。在廣州市南郊 Panyu county權(quán)德輿名句,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