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白玉蟾《茶歌》:
柳眼偷看梅花飛,百花頭上東風(fēng)吹。
壑源春到不知時,霹靂一聲驚曉枝。
枝頭未敢展鎗旗,吐玉綴金先獻(xiàn)奇。
雀舌含春不解語,只有曉露晨煙知。
帶露和煙摘歸去,蒸來細(xì)搗幾千杵。
捏作月團(tuán)三百片,火候調(diào)勻文與武。
碾邊飛絮捲玉塵,磨下落珠散金縷。
首山黃銅鑄小鐺,活火新泉自烹煮。
蟹眼已沒魚眼浮,垚垚松聲送風(fēng)雨。
定州紅玉琢花甆,瑞雪滿甌浮白乳。
綠云入口生香風(fēng),滿口蘭芷香無窮。
兩腋颼颼毛竅通,洗盡枯腸萬事空。
君不見孟諫議,送茶驚起盧仝睡。
又不見白居易,饋茶喚醒禹錫醉。
陸羽作茶經(jīng),曹暉作茶銘。
文天范公對茶笑,紗帽龍頭煎石銚。
素虛見雨如丹砂,點作滿盞菖蒲花。
東坡深得煎水法,酒闌往往覓一呷。
趙州夢里見南泉,愛結(jié)焚香瀹茗緣。
吾儕烹茶有滋味,華池神水先調(diào)試。
丹田一畝自栽培,金翁姹女採歸來。
天爐地鼎依時節(jié),煉作黃芽烹白雪。
味如甘露勝醍醐,服之頓覺沉疴蘇。
身輕便欲登天衢,不知天上有茶無。
注釋參考
雀舌
茶名。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。 唐 劉禹錫 《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》詩:“添爐烹雀舌,灑水浄龍鬚。”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雜志一》:“茶芽,古人謂之‘雀舌’、‘麥顆’,言其至嫩也。” 明 汪廷訥 《種玉記·拂券》:“玉壺烹雀舌,金碗注龍團(tuán)?!?/p>
含春
(1).含著春色。 南朝 梁簡文帝 《列燈賦》:“草含春而動色,云飛采而輕來?!?隋 江總 《三善殿夜望山燈》詩:“百花疑吐夜,四照似含春?!?/p>
(2).指帶著笑容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十回:“太太滿臉含春説道:‘好叫老爺?shù)弥?,倆媳婦都有了喜了。老爺説可樂不可樂?’”《明珠緣》第四一回:“盈盈粉面媚含春,疑是凌波出 洛神 ?!?/p>
(3).帶著春意。猶懷春。 五代 牛希濟(jì) 《臨江仙》詞:“弄珠游女,微笑自含春?!?/p>
不解
(1).不能解開;不能分開?!冻o·九章·哀郢》:“心絓結(jié)而不解兮,思蹇產(chǎn)而不釋?!?漢 枚乘 《七發(fā)》:“ 楚苗 之食,安胡之飰,摶之不解,一啜而散?!?明 李贄 《過桃園謁三義祠》詩:“誰識 桃園 三結(jié)義,黃金不解結(jié)同心?!?/p>
(2).不能解救;不能和解。 漢 孔融 《論盛孝章書》:“向使 郭隗 倒懸而王不解,臨難而王不拯,則士亦將高翔遠(yuǎn)引。” 柳青 《狠透鐵》:“有時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惡痛絕,好象結(jié)了不解之仇?!?/p>
(3).不止;不罷休?!稘h書·五行志上》:“歸獄不解,茲謂追非,厥水寒,sha{1-1}人?!?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:“謂釋有罪之人而歸無辜者也。解,止也。追非,遂非也?!?周立波 《暴風(fēng)驟雨》第二部十七:“男家送去一床嗶嘰被,女家不要,非得麻花被不解?!?/p>
(4).不懂,不理解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琴賦》:“推其所由,似元不解音聲?!?唐 李白 《月下獨酌》詩之一:“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?!?明 陳繼儒 《珍珠船》卷四:“ 李筌 注《陰符經(jīng)》,至‘禽獸之制在氣’經(jīng)年不解,夢烏衣人教之,遂通其義?!?余開選 《獅子》:“‘你要干啥?’ 王天明 不解地問?!?/p>
不懈怠?!对姟ご笱拧ぜ贅贰罚骸安唤忪段唬裰鼔I?!薄抖Y記·雜記下》:“三日不怠,三月不解?!?/p>
只有
只有 (zhǐyǒu) 表示必需的條件,下文常用“才”、“方”呼應(yīng) only 只有依靠群眾,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唯有;僅有 alone 只有他知道內(nèi)情晨煙
亦作“ 晨煙 ”。1.早晨的云霧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陶徵士誄》:“晨煙暮靄,春煦秋陰。陳書輟卷,置酒絃琴。”
(2).清晨的炊煙。 唐 韋應(yīng)物 《園林晏起寄昭應(yīng)韓明府盧主簿》詩:“田家已耕作,井屋起晨煙?!?清 郝明龍 《丙午》詩:“宿火留朝爨,晨煙辨早風(fēng)。”
見“ 晨煙 ”。
白玉蟾名句,茶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單詞路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