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王建《荊門行》:
江邊行人暮悠悠,山頭殊未見荊州。
峴亭西南路多曲,櫟林深深石鏃鏃。
看炊紅米煮白魚,夜向雞鳴店家宿。
南中三月蚊蚋生,黃昏不聞人語聲。
生紗帷疏薄如霧,隔衣噆膚耳邊鳴。
欲明不待燈火起,喚得官船過蠻水。
女兒停客茆屋新,開門掃地桐花里。
犬聲撲撲寒溪煙,人家燒竹種山田。
巴云欲雨薰石熱,麋鹿度江蟲出穴。
大蛇過處一山腥,野牛驚跳雙角折。
斜分漢水橫千山,山青水綠荊門關(guān)。
向前問個長沙路,舊是屈原沈溺處。
誰家丹旐已南來,逢著流人從此去。
月明山鳥多不棲,下枝飛上高枝啼。
主人念遠(yuǎn)心不懌,羅衫臥對章臺夕。
紅燭交橫各自歸,酒醒還是他鄉(xiāng)客。
壯年留滯尚思家,況復(fù)白頭在天涯。
注釋參考
月明
(1).月光明朗。 唐 白居易 《崔十八新池》詩:“見底月明夜,無波風(fēng)定時。” 元 袁士元 《和嵊縣梁公輔夏夜泛東湖》:“小橋夜靜人橫笛,古渡月明僧喚舟?!薄端疂G傳》第九回:“兩個教頭在月明地上交手?!?/p>
(2).指月亮;月光。 唐 李益 《從軍北征》詩:“磧里征人三十萬,一時回向月明看。” 明 寓山居士 《魚兒佛》第一出:“白蘋紅蓼緑簑衣,青海灘頭一釣磯。只恐夜靜水寒魚不餌,滿船空載月明歸?!?/p>
不棲
(1).不棲止。 晉 劉琨 《答盧諶》詩:“匪桐不棲,匪竹不食?!?/p>
(2).引申為不縈繞。 三國 魏 嵇康 《養(yǎng)生論》:“愛憎不棲於情,憂喜不留於意?!?/p>
高枝
(1).高樹枝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公宴》詩:“潛魚躍清波,好鳥鳴高枝。” 晉 陶潛 《飲酒》詩之八:“青松在東園,眾草沒其姿。凝霜殄異類,卓然見高枝。”
(2).比喻高的地位或地位高的人。 唐 羅隱 《寄酬鄴王羅令公》之二:“正憂末派淪滄海,忽見高枝拂絳霄?!薄都t樓夢》第二七回:“怪道呢,原來爬上高枝兒去了?!?/p>
王建名句,荊門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