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齊己《竟陵遇晝公》
高跡何來(lái)此,游方漸老身。欲投蓮岳夏,初過(guò)竟陵春。
錫影離云遠(yuǎn),衣痕拂蘚新。無(wú)言即相別,此處不迷津。
注釋參考
高跡
亦作“高蹟”。1.高尚的德行。 漢 傅毅 《七激》:“達(dá) 羲 農(nóng) 之妙旨,照 虞 夏 之典墳,遵 孔氏 之憲則,投 顏 閔 之高跡?!?/p>
(2).指超世俗的人。 唐 李頻 《過(guò)四皓廟》詩(shī):“東西南北人,高跡自相親。” 明 申涵光 《懷太原傅青主》詩(shī):“幸將卷帙傳高跡,日向晴窗展畫(huà)看?!?/p>
見(jiàn)“ 高跡 ”。
游方
游方 (yóufāng) 指僧人、道士為修行問(wèn)道或化緣而云游四方 travel far and wide 搖身一變,變做個(gè)游方的云水全真?!段饔斡洝?h3>老身老身 (lǎoshēn) 早期白話中老年婦人的自稱 an elderly woman referring to herself齊己名句,竟陵遇晝公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信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