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朱汝賢《題秩巴寨》:
十大曲破寰海知,六么對舞纖腰肢。
秩巴古寨士解圍,譜傳建業(yè)隆興時。
天匏作腔豺臠皮,竹撩裊繞疊指麾。
慢曲出入和柘枝,四部中分聲遞隨。
行齊氣勇拍趁吹,妙伎那教呈健兒。
忽然錦袖左抱持,伸拳俯拜當(dāng)階墀,三臺撾鼓徹送之。
我聞此樂來西陲,恩濃四沐需云期。
君仁先祝慈闈慈,壽崇蟠桃慶瑤池。
乾會佳節(jié)等翼箕,國安磐石民恬熙。
不忘武事功平夷,臣微鰲抃同熊羆。
附庸此日江之西,時人入耳鄭衛(wèi)漓。
播鼗擊磬今奚師,舊樂之半見絕稀,十有二數(shù)存音儀。
紅裙擲球顏忸怩,采蓮況欲追耶溪。
樂明美報意遠(yuǎn)而,兩宮睿筭南山齊。
注釋參考
附庸
附庸 (fùyōng) 古代指附屬于大國的小國,今借指為別的國家所操縱的國家 vassal;small state attached by a big neighbour 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dependency時人
當(dāng)時的人;同時代的人?!稘h書·藝文志》:“《論語》者, 孔子 應(yīng)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?!?五代 顏紅郁 《農(nóng)家》詩:“時人不識農(nóng)家苦,將謂田中穀自生?!?孫犁 《秀露集·歐陽修的散文》:“這篇被時人稱為‘天下文章,莫大于此’的作品,共七百五十個字。”
入耳
入耳 (rù ěr) 悅耳;中聽 pleasant to the ear 不堪入耳鄭衛(wèi)
(1). 春秋 戰(zhàn)國 時 鄭國 與 衛(wèi)國 的并稱。《楚辭·招魂》:“ 鄭 衛(wèi) 妖玩,來雜陳些?!?/p>
(2).指 鄭 衛(wèi) 二國的音樂。 秦 李斯 《上書秦始皇》:“今棄叩缶擊甕而就 鄭 衛(wèi) ,退彈箏而取《韶》《虞》,若是者何也?”《南史·蕭惠基傳》:“自 宋 大明 以來,聲伎所尚,多 鄭 衛(wèi) ,而雅樂正聲鮮有好者。” 唐 白居易 《鄧魴張徹落第》詩:“眾耳喜 鄭 衛(wèi) ,琴亦不改聲?!?/p>
(3).指《詩經(jīng)》中 鄭國 、 衛(wèi)國 的民間歌詩。 清 汪熷 《<長生殿>序》:“ 鄭 衛(wèi) 豈導(dǎo)淫之作, 楚 騷非變雅之音?!?/p>
(4).古稱 鄭 衛(wèi) 之俗輕靡淫逸,因以借指風(fēng)俗浮華yin{1|1}靡的地方。 清 魏源 《江南吟》之一:“城中奢淫過 鄭 衛(wèi) ,城外艱苦逾 唐 魏 ?!?/p>
朱汝賢名句,題秩巴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