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處?!稊M古》:
今日宴良會(huì),微風(fēng)動(dòng)波心。
逸響悲秦箏,仁聲和舜琴。
古人為此曲,寓意良以深。
何當(dāng)共歡樂,長嘯溪之陰。
注釋參考
逸響
(1).奔放的樂音?!豆旁娛攀住そ袢樟佳鐣?huì)》:“彈箏奮逸響,新聲妙入神?!?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隱秀》:“動(dòng)心驚耳,逸響笙匏。” 元 張簡 《初夏偶成》詩:“鳴琴發(fā)逸響,嘉樹含清輝?!?/p>
(2).指雄渾奔放的詩文?!段倪x·沉約<宋書謝靈運(yùn)傳論>》:“綴 平臺(tái) 之逸響,采 南皮 之高韻?!?李善 注:“逸響,謂 司馬相如 之文。” 胡樸安 《<中國文學(xué)史>序》:“一時(shí)作者,深沉鬱于泉淵,逸響振于金石,英華奮發(fā),波瀾浩蕩,筆有餘力,文無竭源?!?魯迅 《漢文學(xué)史綱要》第四篇:“在韻言則有 屈原 起于 楚 ,被讒放逐,乃作《離騷》。逸響偉辭,卓絶一世?!?/p>
秦箏
古 秦 地(今 陜西 一帶)的一種弦樂器。似瑟,傳為 秦 蒙恬 所造,故名。 三國 魏 曹丕 《善哉行》:“ 齊 侶發(fā)東舞, 秦 箏奏西音?!?晉 潘岳 《笙賦》:“ 晉野 悚而投琴,況 齊 瑟與 秦 箏。” 唐 岑參 《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》詩:“汝不聞 秦 箏聲最苦,五色纏弦十三柱?!?宋 晏幾道 《蝶戀花》詞:“細(xì)看 秦 箏,正似人情短?!?清 陳維崧 《鷓鴣天·苦雨和蘧庵先生》詞:“雪登麥積 秦 箏苦,雨歇叢臺(tái) 趙 女嬌。”
仁聲
(1).指具有教化作用,能使風(fēng)俗變得淳厚的音樂或樂聲?!睹献印けM心上》:“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?!?趙岐 注:“仁聲,樂聲《雅》《頌》也?!?漢 王褒 《洞蕭賦》:“其仁聲,則若颽風(fēng)紛披,容與而施惠?!?/p>
(2).指施行仁德而贏得的聲譽(yù)。 漢 揚(yáng)雄 《羽獵賦》:“仁聲惠於北狄,武誼動(dòng)於南鄰。”《三國志·蜀志·楊戲傳》:“初自 燕 、 代 則仁聲洽著,行自 齊 、 魯 則英風(fēng)播流?!?唐 元稹 《鄭涵授尚書考功郎中馮宿刑部郎中制》:“二帝三王之所以仁聲無窮,績用明而刑罰當(dāng)也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送王蒙州》詩:“仁聲已逐春風(fēng)到,使節(jié)猶占夜斗行。” 明 劉基 《感興》詩之一:“昭代仁聲浹九夷,野無矛戟有鎡基?!?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資政新編》:“民則簞食壺漿,商則市肆無驚,豈非仁聲素著,信義先行者所能如此哉!”參見“ 仁聞 ”。參閱 宋 朱熹 《四書章句集注·孟子集注·盡心章句上》。
舜琴
五弦琴。相傳為 舜 為創(chuàng),故云。《禮記·樂記》:“昔者 舜 作五絃之琴,以歌《南風(fēng)》。” 南朝 梁 沉約 《梁鞞舞歌》:“ 舜 琴中已絶, 堯 衣今復(fù)垂?!?前蜀 韋莊 《悼亡姬》詩:“ 湘江 水闊 蒼梧 遠(yuǎn),何處相思弄 舜 琴?!?/p>
趙處澹名句,擬古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