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法無謅語,妙理靜中參
出自宋代五邁《送要公似有這宰古田》:
余與花林公似,花生長南山花南。
吾我花翁乃翁,宿望俱不風。
或晚登黃甲,祿不沾斗甔。
或困頓場屋,補勞僅青衫。
執(zhí)手授遺編,尚以遷繼談。
家法無謅語,妙理靜中參。
丁丑俱一第,苦盡稍回甘。
蹭蹬二十年,令纏換頭銜。
向來同登者,青云偏騰驂。
吾輩慣水檗,世好殊酸咸。
君去宰壯縣,栽花興方酣。
我乃賦歸與。
悔狂口宜緘。
棘蠅來營員。
關(guān)虎臥眈眈。
頹婆從汩沒,砥柱高巉巖。
注釋參考
家法
家法 (jiāfǎ) 家長統(tǒng)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domestic discipline exercised by the head of a feudal household 圣賢家法。——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 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a rod for punishing children or servants in a feudal household妙理
精微的道理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漢二祖優(yōu)劣論》:“通黃中之妙理,韜亞圣之奇才?!?唐 杜甫 《晦日尋崔戢李封》詩:“濁醪有妙理,庶用慰沉浮?!?金 王若虛 《揖翠軒賦》:“物之在天下,皆妙理之所寓也。” 清 黃鷟來 《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》詩:“捶鉤暢玄旨,妙理窮指摘。”
中參
指古代貴族婦女進宮參見。 唐 張說 《鄎國長公主神道碑》:“每至三元上賀,五日中參,進對精華,折旋舒婉?!薄端问贰堄赖聜鳌罚骸?馬 ( 馬氏 )預中參,時年八十一, 太宗 勞之,賜冠帔,封 莒國 太夫人 ?!?/p>
謂引弓滿三尺之數(shù)?!吨芏Y·考工記·弓人》:“弓有六材焉,維干強之,張如流水;維體防之,引之中參?!?鄭玄 注:“謂體定張之弦居一尺,引之又二尺?!?賈公彥 疏:“其引之皆三尺,以其矢長三尺須滿故也。”
五邁名句,送要公似有這宰古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