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石孝友《謁金門》:
風又雨。
斷送殘春歸去。
人面桃花在何處。
綠陰空滿路。
。
立馬垂楊官渡。
一寸柔腸縷。
回首碧云迷洞府。
杜鵑啼日暮。
注釋參考
人面桃花
人面桃花 (rénmiàn-táohuā) 據(jù)唐·孟棨《本事詩·情感》記載:崔護于清明日游長安城南,因渴求飲,見一女子獨自靠著桃樹站立,遂一見傾心。次年清明又去;人未見,門已鎖。崔因題詩于左扉“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。人面只今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。”后以“人面桃花”指對所愛慕而不能再相見的女子的懷念 her face is like a peach blossom 成語解釋形容男女邂逅鐘情,隨即分離之后,男子追念舊事的情形。人面桃花出處唐·崔護《題都城南莊》詩:“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。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?!?h3>何處哪里,什么地方?!稘h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石孝友名句,謁金門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