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守不韻俗,諸生皆變風(fēng)
出自唐代孟郊《春日同韋郎中使君送鄒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陽》:
離思著百草,綿綿生無窮。
側(cè)聞畿甸秀,三振詞策雄。
太守不韻俗,諸生皆變風(fēng)。
郡齋敞西清,楚瑟驚南鴻。
海畔帝城望,云陽天色中。
酒酣正芳景,詩綴新碧叢。
服彩老萊并,侍車江革同。
過隋柳憔悴,入洛花蒙籠。
高步詎留足,前程在層空。
獨(dú)慚病鶴羽,飛送力難崇。
注釋參考
太守
太守 (tàishǒu) 漢朝設(shè)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。隋唐后的刺史、知府也別稱太守 prefect 太守即遣人?!獣x· 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 太守自謂也。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(zhàn)守》 太守與客來飲。 太守宴也。不韻
(1).不風(fēng)雅;不風(fēng)趣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新語·言語》:“ 支道林 常養(yǎng)數(shù)匹馬,或言道人畜馬不韻, 支 曰:‘貧道重其神駿?!薄缎咽篮阊浴お?dú)孤生歸途鬧夢》:“眾人齊笑道:‘對此好花明月,美酒清歌,真乃賞心樂事,有何不美?卻恁般凄楚,忒煞不韻!’” 清 王韜 《淞隱漫錄·馮佩伯》:“當(dāng)佳景,對妙人,何不領(lǐng)略清光,共訴素心,乃必強(qiáng)掉文袋,徵經(jīng)據(jù)典,搜索枯腸,抑何不韻乃爾?!?/p>
(2).不押韻,失韻。 姚華 《論文后編·目錄中》:“殆由史野異製,工拙殊科,故器或無銘,銘或不韻?!?/p>
諸生
諸生 (zhūshēng) 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(xué)的生員為諸生 a student called a scholar who went to school in the Ming Dy- nasty 諸生學(xué)于太學(xué)?!鳌?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 諸生許用德。——清· 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變風(fēng)
(1).指《詩經(jīng)》“國風(fēng)”中 邶 至 豳 等十三國的作品?!对姶笮颉罚骸爸劣谕醯浪?,禮儀廢,政教失,國異政,家殊俗,而變風(fēng)變雅作矣?!薄对姟ぺL(fēng)·柏舟詁訓(xùn)傳》 唐 陸德明 題解:“從此訖《豳·七月》,十三國并變風(fēng)也。” 清 馬瑞辰 《毛詩傳箋通釋·風(fēng)雅正變說》:“變化下之名為刺上之什,變乎風(fēng)之正體,是謂變風(fēng)?!眳⒁姟?正風(fēng) ”。
(2).謂改變、摧弱鄙俚的詩風(fēng),恢復(fù)《詩經(jīng)》的傳統(tǒng)。 宋 蘇頌 《<小畜集>序》:“竊謂文章末流,由 唐 季涉 五代 ,氣格摧弱,淪于鄙俚。國初屢有作者,留意變風(fēng),而習(xí)尚難侈,未能復(fù)雅?!?/p>
(3).泛指民歌。 元 張宇 《采蓮》詩:“隔岸誰家貴公子,調(diào)笑新詞歌艷體, 吳 儂變風(fēng)有如此,誰念採蘋供祭禮?”
孟郊名句,春日同韋郎中使君送鄒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陽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