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熊禾《游武夷山》:
我來武夷山,遠(yuǎn)意起千古。
嘗疑混沌開,疏鑿未經(jīng)禹。
峽山猶古梁,洪濤莽回互。
行舟留大壑,營巢余斷樹。
垠崖波濤痕,隱隱皆可睹。
陶然上古民,要服固深阻。
秦威何桓桓,薄海猶廣土。
六合皆涌沸,一枝豈寧處。
嘗言十三君,隱隱避秦侶。
一日厭塵寰,泠然遂高舉。
上山娛賓云,下山滿豺虎。
神仙可渺茫,虹橋想虛語。
桃源亦其類,好事自夸詡。
風(fēng)氣日已開,蛇斷出真主。
遂令閩山陬,盡入職方宇。
漢志名始彰,祠堂用魚脯。
流傳世代久,琳宮粲衣羽。
至今此名山,號為神仙府。
恭惟我遯翁,辭闢厥功溥。
于焉卜精廬,溪山九曲五。
圖書盡在是,斯地儼鄒魯。
我以負(fù)笈生,來茲有年數(shù)。
自慚仁智心,未睹高深趣。
斯游亦何意,會心覬真遇。
侃侃平生友,惠然肯來顧。
攜手敦夙好,抗志企遐慕。
招我山中游,茲游適予素。
巍巍大隱屏,屹屹天一柱。
前瞻晚對亭,考槃固其所。
何當(dāng)同心人,相與薙榛莽。
長松期歲寒,修竹倚日莫。
我自愛此山,躊躇不忍去。
注釋參考
巍巍
巍巍 (wēiwēi) 高大壯觀的樣子 towering;majestic;lofty;imposing 巍巍乎可畏?!鳌?劉基《賣柑者言》大隱
(1).指身居朝市而志在玄遠(yuǎn)的人。 晉 王康琚 《反招隱詩》:“小隱隱陵藪,大隱隱朝市: 伯夷 竄 首陽 , 老聃 伏柱史?!?郁達(dá)夫 《舒姑屏題壁》詩:“不知池上 西王母 ,亦憶 東方 大隱無?”
(2).指真正的隱士。 清 黃鷟來 《題毛闇齋采芝圖》詩:“大隱不忘世,葆璞天地間。美哉 綺 與 甪 ,采芝於 商山 。”
屹屹
(1).高大挺立貌?!段倪x·王延壽<魯靈光殿賦>》“屹山峙以紆鬱” 晉 張載 注:“《詩》云:‘臨衝弗弗,崇墉屹屹?!?唐 歐陽詹 《吊九江驛碑材文》:“屹屹子碑,如神如祇。” 明 劉基 《通天臺賦》:“屹屹兮似 不周 之天柱,挺挺兮若 閬風(fēng) 之瑤圃。”
(2).形容性氣豪放。 明 歸有光 《陸子誠墓志銘》:“至述其從母,為人慷慨好施予,平生屹屹無女子態(tài)。”《明史·岳正傳》:“ 正 博學(xué)能文章,高自期許,氣屹屹不能下人。”
(3).猶矻矻。勤奮不懈貌。 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才俊登程》:“小子坐則讀,行則吟,窮年屹屹苦搜尋?!?清 唐甄 《潛書·宗孟》:“寂寂焉主靜不動,屹屹焉屏慾如賊?!?/p>
一柱
(1).一根柱子。亦指象柱子的東西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談天》:“石之質(zhì)重,千里一柱,不能勝也?!?晉 張華 《博物志》卷四:“ 江陵 有臺甚大,而有一柱,眾木共之?!?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雷書》:“ 大中祥符 間, 岳州 玉真觀為火所焚,惟留一柱。”《宋史·樂志十七》:“設(shè)二十五弦,弦一柱,崇二寸七分?!?/p>
(2).喻能擔(dān)當(dāng)重任,獨(dú)力支撐局面的人。 唐 張祜 《讀狄梁公傳》詩:“五丁扶造化,一柱正乾坤?!?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豪爽》:“閣下為南溟之鵬,作中天之一柱?!?清 錢謙益 《吳門送福清公還閩》詩之八:“代許孤忠留一柱,帝思耆德?lián)崛?。?陳毅 《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》:“一柱南天欣老健,英雄肝膽福壽全?!?/p>
(3).指舊式賬簿或清冊里的一個項(xiàng)目。舊式賬目分舊管(原有的)、新收(新收進(jìn)的)、開除(支出的)、實(shí)在(剩下的)四項(xiàng),稱為“四柱”或“四柱清冊”?!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十八回:“我拿過來一看,就是 張鼎臣 交出來的盤店那一帳本,內(nèi)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。”
熊禾名句,游武夷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